第140章

簪花夜行 玄笺 2125 字 1个月前

一遍又一遍地从她身上确认答案。

……

京师降下今岁的第一场雪,镇国公窦深班师回朝。

新帝带领文武百官在正午门前迎接,君臣和睦。

开春不久,新帝令上官少棠暂领朝政,镇国公坐镇京城,由陆如琢和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桓灵陪同,轻装简从,微服私访,长达数月。

三月,江南西道出了一桩骇人的贪墨案,其牵涉之巨,匪夷所思。先后派过去的御史不是半路为山贼劫杀就是抵达不久后离奇暴毙,裴玉奉命前往江南西道,沿路杀退了数波伪装成劫匪的官兵,后乔装改扮深入腹地,取得关键证据,又与收钱卖命的杀手在总督府正面遭遇,力战不败,顺利脱身。

证据送抵京城,裴玉上书弹劾,江南西道半数官员落马,裴玉的事迹由随行的人传开,被戏称为“御史台最能打的,能打的人里文采最好的”,到了民间自然又是年轻女子们一番狂热追捧。

陆如琢陪新帝远在河南道,提心吊胆了两个月才接到裴玉平安无事的消息,当即给她去了封信。

裴玉没收到,她刚回京数天,把陆如琢这段时日的信看过,又被派去黔中道、岭南道巡视,总之,哪里危险派她去哪里。

御史台皆是文官,难得有裴玉这样文武双全的,趁着陆如琢不在,还不可劲使唤?

气得陆如琢写了封信到太傅府大骂上官少棠。

裴玉倒无所谓,反正陆如琢不在京师,她无牵无挂,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办几件大案、要案,让薛御史的名号越来越响,世人皆忘记前锦衣卫千户裴玉,如此才是最好。

巡视不比暗访,不必隐瞒行踪,由驿站转寄,偶尔能和陆如琢通上信。

两人都极为珍惜来之不易的信,每次都写厚厚一封,恨不得把满腔情意都付诸纸上。

新帝偶然见着陆如琢收信,雀跃又克制,回房的脚步都轻快极了。

像檐下的青雀。

新帝有些艳羡,回房坐到书案前研墨,斟酌半晌,只落下几个字:朕好,勿念。

最后也没能送出去。

只有她挂念太傅,太傅忙着处理朝政,估计都不会想她。

承平二年立秋,新帝自民间回宫,上官少棠统领文武百官,跪地相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新帝扶了一下她的胳膊,不明显地停留了几息才放开,登上一旁的御撵,宫门千重,华盖招展,万岁回朝。

“陛下看着沉稳了不少。”御书房内,上官少棠眼神闪过欣慰。

“是太傅想要看到的样子么?”

上官少棠一怔。

“是朕失言了。太傅若没有别的事,便退下罢。”

上官少棠一揖,折身向外走去。

“少棠。”

少女的声音传进耳朵,似是幻觉,上官少棠脚步未停,置若罔闻地出去了。

***

白露结成霜的时节,裴玉自岭南道巡按归来。

她甩开同行的官员,日夜兼程回京,在侯府前停下,进门才知道陆如琢不在侯府,在薛府。

她又掉头赶往薛府,下人见到她便要进后宅回禀另一位主人,裴玉制止下人,悄悄迈过垂花门,屏退后院的仆从,尽量不发出声音地靠近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