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说罢。

顾烨和顾小弟相视,露出默契笑容。

顾父几人神情不解。

顾母担忧道,“是不是这三家人有问题?”

“他们家里人有没有问题不知道,但亲事确实有些猫腻。”

顾烨也不隐瞒,将其中利害关系简单解释了一遍。

“……爹娘,眼看着我们家就要起来了,有看中我和弟弟前程,而来求娶兄姐的婚事,是人之常情。”

“我和小弟也不反对在其中挑选,但这种原因结亲的人,通常都不能避免势利。”

“若我们家一直荣耀,兄姐自然过得开心,但若是我们家一朝落败,兄姐多半立刻就会被休掉。”

顾父顾母听到这话就急了。

他们想把三个儿女嫁到县城,也是希望儿女日子过得更好。

顾母着急道,“那这如何是好?要不还是找村里的,知根知底?”

“这更不可。”

顾小弟当即阻止,“爹娘,最好的亲事就是门当户对,我们家和村里的差距,很快就会拉开。”

“并非我和四哥前途好了,就瞧不起乡亲们,而是把兄姐嫁到村里,确实不太合适。”

“其他的不多说,就四哥的读书天赋爹娘也看见了,将来考中进士,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顾烨斜眼:……

他连举人都没打算考,还进士,叉烧弟弟。

顾小弟没察觉到兄长的眼刀,还在继续分析道。

“所以,到时候我们家,多半会举家搬到京城居住。要是兄姐嫁到村里,我们是把兄姐留下,还是把兄姐的婆家一块儿带上?”

前者把人留下山高路远,受了欺负都不知道;

后者带那么多人,他和四哥两个初入朝廷的芝麻小官,在寸金寸土的京城,根本养不起啊。

不过。

顾小弟话头转回来道,“若是兄姐已经在村里有了喜欢的汉子,我们家也可以成人之美,若没有,就别扶贫了。”

扶贫这个词,顾家从顾烨口中听过,都知道什么意思。

这不是嫌贫爱富,这是人之常情。

之前他们家落难时,别人不也这样想的吗?谁家心疼孩子的愿意儿女去吃苦啊。

顾大姐、顾二哥、顾三哥闻言,全都红了脸急忙摇头。

“没有,小弟,我们在村里没有喜欢的汉子……”

尽管因为家里有出息的弟弟,顾家三姐弟相貌也很不错,村里喜欢他们的不少。

但三人一门心思赚钱供弟弟读书,整天待在家里做绣活,村里的年轻小伙们,完全找不到献殷勤的机会。

顾母看着三个儿女忧愁为难。

“村里知根知底的不行,那些来提亲的富贵人家也不能选,那这婚事咋办呢?”

“不是不能选富贵的,而是现在来提亲的人家,不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