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守的变换

皇帝朱祁钰从原先的路径,分两路出发,一路从当年的永乐皇帝攻打的地方斡难河畔林中百姓出发,一路从大同出发,分兵向西进攻。

最难打的就是从大同出发的军队,他们要翻山越岭。

在打下了现在的忽兰忽失温地区之后,皇帝朱祁钰开始回銮,接下来这种事情,就要靠曾云风等将领来操作,因皇帝不可能离开京城太久,而像永乐皇帝一直在外打,而且打好几年的事情,本来就不应该发生。

针对蒙古的诸多政策早已经建立好了,等待的就是一个时机,现在就是那个最好的时机,这一次土木堡之战以及京城的围城战,草原损失重大。

十年之内,他们都不可能再站起来,20年他们才能重新获得生机,他们最近丢了接近20万的青壮生命在整个中原大地,而且损失的马匹更是难以计数。

这也是大明朝组建草原骑兵最佳的时机,而且明军已经控制了忽兰忽失温。

曾云风带领军队要在这里建立城池,还好这里也有基础,他将这里建立成日后的桥头堡,这也是永乐皇帝朱棣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而大同的军队也纷纷赶到这里汇合,另一面也准备从哈密卫出兵向北以及向东攻打和准备和现在的曾云风的部队在杭爱山附近会合,然后一举吞并整个现在由哈密卫和到斡难河组成直线内的草原疆域。

这个区域基本上就是现在的蒙古国,瓦剌部早就跑的远了,躲到了现在唐努乌梁海的西北地区一个叫做帖良古惕的地方修养生息。

那里也河流众多,草场丰饶,是草原部落舔舐伤口的地方。

那里一直是草原各族在打了败仗之后修养生息的地方,曾云风不会给他们太多的地方和时间修养,他这次打到了贝加尔湖的南面。

等开春之后,他就准备将整个不里牙惕也就是贝加尔湖区全部吞并和林中百姓连成一块与外兴安岭形成疆域边界。

至于再往北的地方,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顾及得到,只因天气实在太冷,补给线实在太长,而且那里现在人烟稀少,甚至不能说是人烟稀少,可以算的上是荒无人烟。

到时候派几只零散的游骑兵部队过去,跑马圈地就可以了,至于北边现在的沙俄帝国,那更是想都不用想,它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影子都没有。

自从13世纪东欧被蒙古人占领之后,整个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的地盘,而游牧民族放牧是要吃草的,极北的地区,大片大片的森林,哪有什么草可以吃,而且天气极度寒冷。

15世纪上半叶和15世纪下半叶,整个亚欧大陆的东亚中亚的绝大多数的大陆板块都是由大明王朝和游牧民族说了算,所以大明王朝的疆域后来被西方人画的乱七八糟也很正常,因为这块地域他们没什么历史留下来,这个时期也没他们什么事。

大明朝自己人是懒得管这些苦寒之地,这个时候西方还不知道在干什么,所以他们质疑这个质疑那个,就让他们质疑吧,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