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四章 战争后遗症

曾云风知道的是,后面大清政府的软弱肯定会让这些武林人士受到极大的伤害,所以曾云风听到食为天武林人士聚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通过渠道告诫这些人,这些洋人很可能会卷土重来,给他们算后账,让他们小心点。

到时候,这些人武林人士面临的可就不仅仅是洋人了,而且有清政府,不怕县官,就怕现管。

洋人虽然比清政府厉害,但是清政府是他们头上的顶头上司,对他们知根知底,到时候要在背后捅他们一刀,谁也受不了。

消息传出后,在食为天的武林人士摆酒席庆祝杀洋人的事情渐渐消失了,只不过演变成了江湖势力中的门内武艺切磋交流,最后演变成交流会,后来发展成弟子出师的试炼。

杀过多少洋人,是怎么杀的,怎么躲避火炮,怎么躲避侦查,怎样潜行伪装,江湖人把他们这些技能和方法留了下来,传承了下去。

以至于很多这些武林人士的弟子从军后都进入了特种部队,他们在那里如鱼得水。

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做过这件事情,怎么知道这些事情该怎么做,虽然这些洋人的洋枪大炮很厉害,但有些也被这些江湖人士干翻。

江湖人对洋人作战树立了强烈的的自信,因为他们开始发现,洋人只要在枪打过之后的一段超短时间内,对于这些江湖人士的近身战斗根本没有反抗能力,只有那种连珠枪对他们的威胁最大。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武林人士当然不怕这些洋人,洋人在单挑生死搏斗的情况下,还不一定能打过他们。

尤其是这些江湖人士自己手上有冷兵器的时候,近身战斗这些洋人对他们的威胁直线降低。

这些武林人士的优势就是动作灵活,而江湖人士的各种奇门武器也是百花齐放。

中原这些武术并不是没有作用,只不过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已,像这种冷兵器战斗,这些历尽了战场考验所流传出来的武学,也并不一定就比外国人的差。

但是论体力和力量是这些武林人士的劣势,跟这些联军尤其是白人军队拼力气,武林人士要吃亏更多。

在十月份,大清国的西宫太后摇摇晃晃的带着她的大批人马和仪仗以及满朝的大臣从西安回转京城,当皇帝坐在京城金銮大殿之上,心里一番空落落的,因为这座宫殿也是空落落的,很多东西都被洋人搬光了,连紫禁城里面救火用的鎏金铜缸都被被刮去鎏金。

这些东西也不能完全说被洋人抢走了,而是绝大部分落到曾云风这些人手中。

“真是好东西啊,雍正乾隆这些皇帝真是做了好事情,收了这么多东西。”曾云风对着手里的仕女图爱不释手。

“可惜,洋人这帮孙子,好多好玩意都给他们糟践了!”佟荣说道。

“佟荣,把这些这些东西好好地保存,这些没条件好好保存的,找些可靠的人流出去放在他们手里,他们之间怎么传都没事,但是不能给洋人。”曾云风叹了口气说道。

曾云风把这些东西存在一些地方藏起来,只有一些书画类流通在市场上,因为有些东西没办法长期地保存,只有在一些爱收藏品的收藏家的手上才能真正的好好的保存下去。

如果放在库房里,放在地窖里,很快这些东西都会腐烂长霉,只有放在懂得欣赏的人的手里,才会妥善的保存它。

既然清政府不在乎这些玩意儿,那么曾云风就全部接收了,以后搞不好还可以开个博物馆,面对这次八国联军的战争,慈禧太后整个人都已经懵了,要知道,这已经是不是第一次慈禧仓皇的从京城逃走了,回来之后家都给搬空了。

这一次损失的不仅是圆明园,整个皇宫都快被要搬空了,而整个大清国灭亡的压力一下子压在了慈禧太后的肩头,虽然慈禧太后是发布了所谓的宣战命令,但是慈禧她也告诉诸多王公大臣,不能说她是结束了清王朝近300年统治的人,

慈禧不想担亡国的责任,也不想被历史留名,年老的慈禧自己对于这样的事情是很怕的,可越是怕越是会发生。

最近京城好像也很快恢复了元气,这次的事情让整个民族都看清了现今清政府的面目,没有人会再相信他了,清政府狰狞的面孔掩藏不了他的惶恐和不安。

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什么都不是,早已经失去往日的威信,而慈禧太后没有了这些汉臣实际的支持,军事的衰弱让她在洋人面前说话没有底气。

剩下的这些满人大爷,都是真正的大爷,都已经养废了,打仗的时候,除了会拼死一战,其他的他们也不会干,真的如历史上说的,临阵一死报君王,有气节,无能力。

没有出乎曾云风的预料,大清国的最后还是和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个条约还是李鸿章签的。

“馆主,为什么朝廷赢了,还要签条约!”狄伦问道。

“你觉得赢了吗,我觉得输了,还输得很彻底。”曾云风无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