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钢铁与战火

蒙古渐渐结束内乱开始向外,经过三年的局部战争整个越国国力强盛,宋朝的皇帝又与蒙古开始接触仍然提倡所谓的宋蒙联盟,越国的形式越发的危险,杨康准备对整个宋国进行初步的蚕食。

杨康也为宋朝准备了后手,为了不让汉族子民在这场统一的战争中留太多的血,战争结束的越早,民众受的损失越少,几年的战争让整个北方的土地不可避免的流血牺牲。

杨康带领着蒙古远征回来的将领们,在蒙古大漠贝加尔湖畔,取得了一场巨大胜利,整个蒙古部落在被成吉思汗连在一起,但在这一次越国的巨大胜利下,蒙古重新内乱被杨康分割成了六个部分。

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术赤、窝阔台、拖雷、察合台等几人将整个成吉思汗打下的疆域分成了六个汗国。

为了保证继续对外作战,杨康建立了六个宣威司保证对于不臣服他的游牧民族进行作战。

这次胜利之后,从西向东,从西域到呼伦贝尔草原所在的地域连成一片,杨康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之上组建了各个游牧民族组成的30万野战仆从军驻扎各地宣威司。

宣慰司统领分散在所辖地域的各地各个领主的领主仆从军,保证每个宣慰司以及所辖领域内,每个领主间隔最多一年就需要对与越王列为敌对的势力发动减丁战争,减丁战争所得六成战利品归于部落所有,三成战利品归宣慰司所有,一成战利品及所得领土和草场上贡于越王。

如果某一个宣威司不对外按照要求发动减丁战争,离这个宣威司最近的两个宣威司及越王指定的驻军可以对这个宣威司所辖内的所有部族发动被动强制减丁战争。

战争战利品所得包括这个宣威司所辖地域的除了草场之外的所有人口牛羊及财富,按照出战军队被动减丁战争中的战功分配给出战宣慰司的驻军及领主。

杨康建立减丁战争的目的就是保证这些仆从军的战斗力,同时不断削弱周边不臣服于自己的国家及势力,让这些领主仆从军永远站在越王的麾下。

这些仆从军分布在茫茫的草原及西域大地上,杨康准备利用这些仆从军,继续征服剩下的蒙古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