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自然是天下大乱。

这就是一个轮回!

从这点上讲,应该说匹夫兴亡、天下有责才对。

‘魏朝至今历经十七位皇帝,延续了六百多年,已经超过现代社会历史上王朝更替的三百年大限。’

‘现如今,怕也到了王朝末期。’

‘罗捕头他们几个尚且如此,城中的那些豪门、富户,怕是更会趁机低阶收购良田。’

‘真正掌握在百姓手中的田亩,寥寥无几!’

“严大人到了!”

“任老爷子也来了。”

“令狐家主……”

人群窃窃私语,看着从外面行来的几人,纷纷起身施礼。

“诸位座。”

严大人身披貂裘,脚踏豹皮软靴,腰缠白玉带,单单这一身打扮,怕就要上千两银子。

他行至二楼,单手虚按,面上露出忧国忧民之色:

“今年冀州大旱,四府十三县颗粒无收,现今又值寒冬,百姓涌入县城祈求朝廷救济。”

“本官身为一地父母,岂能置之不理?”

场中一片寂静。

今日的宴客有些充满,来的人除了消息灵通之辈,并不清楚严大人宴请众人为了什么。

“哎!”

严大人轻叹,道:

“本官欲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大人仁慈。”有人恭维道:

“若有用得上的地方,我等愿尽绵薄之力。”

嗯?

这是个托吧?

方正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若有所思,其他人似乎也明白过来什么,眼神微变。

“说得好!”

严大人面泛笑意,拍了拍手掌道:

“眼见百姓饥寒交迫、居无定所,本官于心不忍,愿拿出一年的俸禄为百姓施粥放粮。”

“可惜!”

“我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

他低头轻叹,一脸的遗憾。

“大人。”令狐安垂首:

“令狐家愿意出两千两银子,助百姓熬过这场难关。”

“老朽也有此意。”任老爷子缓缓点头:

“任家,也出两千两。”

两千两!

楼下众人的表情大都变的僵硬。

纳捐不是没有过,实际上衙门几乎每年都会来一次,说是为了百姓实则揣进自己兜里。

对于数额,也有默契的比例。

令狐家、任家属于县城两大豪门,其他人自然不能跟他们比,富户、豪商多是他们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就算是十分之一。

两千两的十分之一也是二百两!

说实话。

对方正来说二百两算不得什么,但普通的富户、豪商,还真未必能拿出那么多银子。

就连罗捕头几人,面上也变了脸色。

他们也有约定俗成的比例,那就是知县出多少时间的俸禄,手下人就出多长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