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韩侂胄有那么大的权力的话,应该有很大希望成功才是。

【等到国史编修完成,陆游这才真正辞官,因为他这时候快八十了,真正的高寿啊。】

【我们看陆游的仕途生涯,差不多五十年的时间,大多数时候他都在与主和派抗争,其实他也做了很多的事情,只是这些事情在与他在北伐之事的坚持和在文学的成就上一对比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许多人想,能有陆游这样的成就就已经很好了。

有多少人是泯然众人的啊!

【公元1203年,嘉泰三年,陆游再一次回到山阴,辛弃疾来拜访了他,两人促膝长谈,在得知辛弃疾奉诏入朝时,他给辛弃疾写诗送别,激励他为国效力,收复北方,“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辛弃疾一下就明白了陆游所表达的意义。

是让他要专注对敌,把击倒 金人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不用陆游说,他也明白。

因为他们都是同样的人,他们都有同样的想法。

【一开始韩侂胄的势头确实很猛,但是却因为用人不慎遭到了背叛,吴曦叛变,韩侂胄落下风,值得一提的是,早在陆游还在幕府的时候,他就曾经跟当时的领导王炎说过吴曦的父亲吴挺不行让他换人,但是当时王炎并没有听陆游的建议,谁知这么多年以后吴挺的儿子却成了北伐的巨大阻力。】

陆游惊了。

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

早知道当初他说什么也要把吴挺给换了。

其实他早看清了,大宋就是有这些人在,所以才总是没办法成功。

他都不求这些人能做多少的贡献,就是安分守己就行了,说不定北方就收回来了。

只是可惜了。

也不算可惜,如今还未到那时,换不掉吴挺还可以处置吴曦啊!

【后来南宋内部发生了政变,韩侂胄被杀,南宋与金朝签订嘉定和议,北伐彻底失败,从这儿差不多是分界线,蒙古兴起,南宋和金朝都日益式微,最后蒙古人建立了元朝。】

众人唏嘘,没想到事情竟如此便到了结局。

他们以前从未将蒙古人放在心上。

这或许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然而陆游不可能知道这些,他只是在北伐失败后心痛不已,慢慢的忧愤成疾,公元1209年,嘉定二年,陆游卧病不起,临终之际写下绝笔诗《示儿》,而后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陆游都没想到自己能活那么久。

距离那时还有二十多年吧。

二十多年,他能做多少事情啊!怎能就此放弃?

巨幕的出现一定就是为了改变他们这些人的命运。

他一定能看到失地收复的那一天!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岛同。”“我”知道死后一切将与“我”无关,但是“我”依旧痛心没能看到祖国统一。】

“我真的哭了,太能理解陆游的执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