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里,陆游度过了他的为期八个月的幕府生涯,他写下《平戎策》上书朝廷,希望朝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见北伐,并且预测军中用人事宜,但是写下的建议朝廷没有采纳,提出的有关掌兵人选的看法也被王炎反驳。】

果然,几乎所有人都猜到了陆游此行不会顺利。

不过很多人都被他这精神给感动了。

明明朝廷就不想北伐,他也知道,可是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还真是倔强啊。

但仔细想来,众人还是愿意像王安石那样。

知道没有希望就退后一步,等有机会就奋力向前,那样即便是输了也不会觉得遗憾了。

【虽然他自己很有激情,我想那时候他身边应该也有跟他一样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在幕府为北伐之事而努力,但是朝廷根本就没有这个心,不过几月,王炎就被调回了京中,幕府就此解散。】

【陆游离北伐之路最近的一次也依旧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仍旧记得那段日子,他每天都希冀着北伐胜利的那一日。

他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做了那么多的假设,独独没想到还没开始就结束。

可偏生地就是那样的结局。

大概这真是他的命。

【后来陆游在《三山杜门作歌》中写道:“画策虽工不见用,悲咤那复从军乐。”我想这应该是他十分绝望的时候,有时候没有获得希望也就罢了,获得了希望之后又失望,真的是一件很让人难过的事情。】

【就像杜甫一直将“致君尧舜上”放在心上,李白一直想着“遨游直上九万里”,陆游和辛弃疾也有自己心中的坚持,他们一生就是想收复北方,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有一首诗很能体会陆游的感情,《夜读兵书》。】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杜二人确实是很能体会陆游的心情了。

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奔着心中的那个目标去的,可是目标却一直离他们很遥远。

即便是现在,他们两人来到国子监,其实与他们最先时的想法也差了不少。

只不过这时候他们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非得要求个结果了,能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似乎也不错。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感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想这个时候陆游孤独地夜读兵书就是这样的感觉,“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而他生平夙愿就是奔赴战场保家卫国。】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这些感触可能不仅是他自己的想法,也是他读兵书后产生的感触,战死是一个志士的分内之事,耻于守在妻儿身边,站在某一个角度来说这话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从古至今的战士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