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虽有孩子把持着地位,可幸福吗?

【而在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又是这么说的“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是说陆游的父母担心他因为沉迷女色而荒废了学业,所以把唐婉给赶走了,这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你怕自己儿子为色所迷,那你管儿子啊,怪女子干什么?而陆游“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就很离谱,我们也说不好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陆游还真就活该“五十犹癯儒”。】

虽然陆游这事情,几乎没什么人知道是真还是假。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多多少少地见识过这样的事情,他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

可是现在不管男子女子,心中都陷入了怀疑,确实,女子又做错了什么呢?

只要不是那等子刻意勾引的,怎么能怪到女子身上呢?

这唐婉该不会是整日缠着陆游不让人读书吧?

【如果这两人的记载是真的,虽然我们不认同,但其实也是能理解陆游的,他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作为一个儒家学子,深信千百年来儒家的那一套规矩,不敢忤逆父母,所以造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悲剧,如果他忤逆了父母,非要和唐婉在一起,他的名声在那个时候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可能人到中年、老年,陆游再回过来看当时的自己,他也许也会后悔,当时那点名声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更多的他也可能只是遗憾,因为古代人真正对儒家深信不疑的人他们对于君主对于尊长那是无条件的遵从,他们很大程度上不会觉得自己遵从父母的意思有什么不对,即便对方是错的,只叹一句无缘罢了。】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这么容易就被人猜中了。

他确实是不知当时该如何做的,或许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依旧会做这样的选择。

在他这里,他就是认为遵从父母没什么不对的。

【在这里我们是批评儒家思想,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认为儒家的思想一定就是错的,咱们看一下陆游这样的思想的渊源来自于哪里,我们之前提到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看起来是体现的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细读原文咱们会发现它的真正含义是,君主要有做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做臣子的样子,父子之间亦然。】

【那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儿子要有的样子就是听从父亲的话呢,这还要追寻到董仲舒,董仲舒在解读儒家学说是进行了很多的归纳总结和创新,这其中就有咱们常说道的三纲五常,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类的内容,而董仲舒他是一个思想家他更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思想控制。】

许多人其实已经隐隐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他们也并不想自己的思想受到控制,所以他们不得不多加思考。

这一思考,还真发现了点问题。

似乎董仲舒的这观点与孔子的观点是不同的。

乍一看似乎相同,细想之下却发现差了好多。

【当然了,董仲舒有很多的观点,不止咱们提到的这一点,而且他的很多观点都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但是咱们不能全盘接收,我觉得单从这君臣父子的思想这一点来说,他的做法其实和秦始皇烧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都是为了控制人的思想,只是董仲舒的方法更为温和,秦始皇是弃了百家只要技术,董仲舒是弃了百家只要儒家,假如咱们把秦始皇留下的那些什么医药种植的书籍换成儒家的这些经典,那不就是差不多的吗,只是他们重视的东西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