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还没有称帝之前就分封了诸侯,虽然他也不是自愿的,但到底是让功臣们得到了这个权力,大家都是一起辛苦过来的,凭什么你当皇帝,我们这些人连个诸侯王都做不了,韩信为什么会被杀,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韩信只是表示不满的其中一个,为什么韩信被处置了,不能被封为诸侯呢?郡国并行怎么就不能有他一个?因为他太厉害了,皇帝他可以允许你有权力,也可以允许你有能力,但是却无法忍受你有能力也有权力,所以为什么很多功臣会选择急流勇退,为什么当初项羽分封时,刘邦灰溜溜地去了巴蜀,锋芒毕露是会被杀鸡儆猴的。】

果然。

韩信竟一时不知道高兴还是惋惜。

他果然还是太强了啊。

既如此,那便就保持现状吧,既然自己强, 若是大汉遇上了事,那陛下势必会委以重任。

主要他都知道了自己反抗只会自取灭亡,他又何必要逆天而行?

这幕中女子的话,他还是信的。

【但是韩信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太傲了,居功自傲,虽然他可能要王位就是要王位,但你今天要封王,明天又要皇帝之位怎么办?如果韩信稍微谦逊一点,说不定刘邦还不好意思不给他,当然了这只是假设啊,当不得真,感觉从齐王改封楚王时,刘邦就已经很忌惮对方了。】

现在的韩信已经不敢了。

他是什么也不敢要了,面对陛下时规规矩矩,多余的话那是一句也没有了。

知道陛下忌惮他,就是陛下给他他也不愿意要了。

这历史变迁,活得久些多些功绩哪怕最后只是当个小人物似乎也比坐在高位受人唾弃的强。

【除此之外刘邦也是有削弱相权的,整了韩信怎么能让萧何舒舒服服地掌握那么大的权力呢,于是刘邦因为萧何提议让上林苑开放种地的事情敲打了萧何,但萧何就聪明很多,乖乖地任由打压,并没有反扑,最后也就只是被打压了一下而已。】

汉朝众臣不敢言语。

其实这些简单的帝王之术,大多数人还是明白的。

只是有些人心思不纯不甘心罢了。

若只是被打压一下就可保一世无虞,那打压便打压了,谁在意呢?

【而移风易俗实则就是改变秦朝以来的那种高压政策下养成的一些坏的社会风气,汉朝统治者都很在意这一点,因为他们深刻地意识到了民风的重要性,而在秦朝时期大家的精神都是紧绷的,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人的精神比较扭曲。】

【除了这一点,还有就是当初的春秋战国留下来的各地的风俗,其实这是一个文化融合的举措,当时有那么些国家,每个国家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些文化中难免有一些糟粕,有一些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人们思想的东西,像楚国的巫蛊文化,这些不是不能存在,只是不能太过于特立独行,要让人知道你现在首先是一个大汉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楚国旧人。】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他认真听着,却也不是很明白,人的精神为何会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