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原来也并没有这么强啊。

【这里我有几个很现代思想的疑问,就是以我现在的思想没办法理解的事情,首先韩国人是不是脑子有点问题,在我看来他们的行为颇有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思,他们疲秦,是为了让秦把人力物力消耗在修水利这个事情上,不让他们打仗,这出发点是对的,但是把人才送给秦国,又让秦国利用郑国渠使关中变成天下粮仓,这个操作真的绝,我代表秦国上下谢谢您勒。】

嬴政轻轻笑了一声。

此女还真是风趣。

在郑国渠这事情上,他还真是没有吃亏。

然而其他诸侯国的人却都在骂骂咧咧。

齐楚燕赵魏:这韩国人脑子真是有病,这秦国要砍人,他还给递刀。

这下好了吧,把自己都给搭进去了。

韩:他们也没想到郑国就那么老实啊,怎么就好好地给他修好了呢?有点纰漏也好啊!

【这就感觉是韩国人对秦国说:“老秦啊,打仗怪劳民伤财的,你们那点粮食打打就没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怎么行呢?这个郑国能帮你完美解决这个事儿,到时候放心大胆地打。”】

闻言,其余诸国更气了。

【秦国可能是耗费了一点人力物力吧,但这是件好事啊,这不比修阿房宫修那些个宫殿更有现实意义吗?】

【我还有一个不明白的点就是秦始皇明明知道了这是韩国人的疲秦手段,那就说明了他知道干这些事劳民伤财的事,那他后面为什么还要毫无节制地大兴土木呢?我从不认为嬴政傻,也不认为嬴政后期就真的那么胡涂,我觉得这其中可能有什么信息差,也就是说秦始皇自己知道的东西或者是传下去的命令和外面实施的不同,即便是后来他几次巡游也可能只是看到了社会的一面,当然了,这都是我乱猜的,千万别考究啊!】

后代的儒家学子们还是觉得幕中女子把秦始皇想得太好了些。

即便他有那么多的成就,但他也不是圣人,怎么就不能偶尔胡涂呢?

他就是爱慕虚荣大兴土木,他就是功成名就视百姓如蝼蚁了,这就完全不可能吗?

这些儒家学子们历来接受到的东西就是嬴政是一个残暴的君主。

实在难以接受这种说法的改变。

【因为发现了韩国的真正目的,嬴政就很生气,于是在朝臣们的强烈建议下,他下令驱逐这些客卿。这些臣子不是简单的臣子,他们大多是秦国的旧贵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吕不韦当时广招天下贤士其实破坏的是这些人的利益,本来蛋糕就只有这么大,分的人多了那大家分的自然就少了,所以这些人根本不想要什么客卿,相比之下这些客卿中有他国间谍的事情倒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历来朝堂上的风云大多都来自于利益之争。

现在也无法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