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们也都好奇,这后世没有此严律,是如何让人守法的。

【甘露之变未能成功,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从此之后,宦官掌握权柄,唐朝变成了宦官的唐朝,成为了继东汉之后的第二个宦官时代,一直到唐朝灭亡前夕才真正结束。】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天下大势,真是难以预料的。

大唐的兴衰同样让刘彻滋味莫名。

他们能做的实在太多,可是他们又不能做得太多。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做法,因循守旧不行,大刀阔斧也很艰难。

他看了看自己记录下来的那些东西。

似乎,那些东西参考可,但还真不一定就适合。

【这么一场大乱,杜牧安全躲过,他们在东都还不知道长安发现的这事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事情正在长安各处上演,杜牧还去参加了当时的一场豪华宴席,留下《兵部尚书席上作》一诗。】

许多青楼中的女子在幕中女子为女子说话时着实感动得不轻。

她们活了一世,流落风尘,有多少人能为她们说话?

虽说幕中女子没单为她们,但谈及她们时并无厌弃之色就已经让她们昂首挺胸了。

可是如今却被杜牧一首《泊秦淮 》给打了回去。

是啊,她们有多少人关注过这天下兴亡呢?

可是……可是她们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证,又如何关注天下兴亡?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从这句子上来看,他们当时应该是还不知道甘露之变,又或者说甘露之变还没有发生,今日,这华堂之上摆了这么盛大的宴席,是谁把我这个监察御史都给喊了来呢?】

【但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当时的主人李愿罢兵部尚书而闲居,所以大摆宴席,常常以此为乐,但是却没有请杜牧,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杜牧是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干嘛的,可以说是专门告状的吧。】

这可不是?

想来这李愿的宴席纯粹享乐罢了,又不为着何事。

若是到时被参上一本,那不是得不偿失?

是他们也不会请,可听意思这杜牧最后还是去了,不会告状了吧?

【然后杜牧就让人去传话,表示自己愿意参加聚会,挺自来熟还,到了那儿之后呢,杜牧不改风流,喝了几杯酒之后就开始发酒疯,“听说这儿有个叫紫云的,是谁啊?”看到人之后竟然问李愿讨要那个歌女,诶,这个场景似乎也有点熟悉,当年杜牧在扬州可不敢这么做,眼瞅着张好好那么美,一见钟情也没敢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