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好一个‘商女不知亡国恨’!”

李隆基都忍不住地赞叹杜牧此句。

他恍然想到了自己。

自己虽不是商女,但却也曾陷入这番局面。

大难临头,他却无所察觉,当真只配与个商女相提并论了。

【而跟王安石的想法应该也类似,其实很多时候在逆境中的人们往往能更加清醒,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杜牧仕途受挫引发了他的思考,他看出来了唐王朝的问题,可是他觉得许多人都没有看出来,那些商女还在把亡国之音当成享乐之曲呢。】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自己是幸运的,王安石想。

不管是现在的自己,还是幕中女子口中的自己。

至少自己还有机会去做去努力, 可是杜牧呢?

杜牧明明已经察觉到了问题,却没有改变唐朝命运的机会。

王安石深吸一口气,机会有了,那就是该他努力的时候了。

【当然了,这里并不是为了批评商女,他讽刺的是那些沉溺期间的达官贵族,讽刺的是大厦将倾却无人知的社会现实。】

先时嫌弃杜牧的人如今都有些感动。

杜牧虽然喜欢寻花问柳,但好歹关心着大唐的命运。

至少比那些完全不知事的纨绔子弟好了。

【不过他虽然有这样的意识,但这并不代表他自己就清心寡欲,不喜游乐了,他一方面为朝廷的现状担忧,一方面为自己的前途无奈,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风流文人,自然还是要风流的,所以他在江南的这些日子,认识了不少的歌姬。】

好感又开始慢慢跌落。

好好的一个人才,怎的力气不往好处使呢?

【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杜牧被征为监察御史,在离开江南前,他还写下《赠别》二首与他交好的歌姬们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