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事情还算好办,难的是藩镇割据。

而这党派之争自是不必说,她也是要管的。

【党派之争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利益之争,其实解决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加强皇权,大家都想争是吧,那就谁也别想要。但是呢,这时候皇权高度集中的弊端就出现了,办事效率低下,皇帝专权独断,不听谏言那错误决定肯定是会更多的,而且通常皇权集中和党派之争还不是非此即彼,还有可能同时存在。】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利益之争,这也算是千古难题了。

不能皇权高度集中,那要怎么办呢?难道要让皇权旁落吗?

李世民的神色凝重起来。

要知道现在不只是他,他要求了所有大臣在看巨幕时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看,最后还要提出自己的想法。

可是幕中女子很多时候所想的与他们的想法有很大差异,所以李世民下这样的令其实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这就逼得他不得不再多想一些了。

【明朝的党派之争特别严重,它本质上就是皇权集中导致的,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导致内阁大臣之争。后来朱棣清君侧夺皇位后,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设立东厂,重用宦官,又扶持了一大势力。嘉靖皇帝朱厚熜利用张居正等人制衡严嵩等人,又利用内阁大臣互相制衡,也是党争的重要推手。】

朱元璋的眉头越皱越紧,越皱越紧。

他们大明的文人是一个不提,但说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倒是少不了他们。

还有就是朱棣之事,他不知该如何处理。

每次幕中女子提到他,似乎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那可算是谋反。

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想知道,他想知道朱棣那样做的原因。

【这三个皇帝已经算是明朝很不错的皇帝了,而他们实施这些政策的时候确实也是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管束社会的规矩是要变的,所以为什么从古至今都逃不开改革二字,当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匹配的时候,就容易出乱子。】

这一点没有人能够反对。

从古至今一切都在变,规矩在变,制度在变,律法也在变。

所以他们不能一成不变。

只是这变确有风险,就看要怎么变了。

【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可就多了,咱们也不是很懂嘛,反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 可是为什么古代那么多变法,最后都那么惨烈呢?王安石变法还算是好的了,但是依旧付出了许多的代价,而且变法并不彻底。】

【就拿王安石变法来说,北宋的问题是在宋仁宗时期出现的吗,不是,早在北宋开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宋仁宗时期都过了几代了。】

认真思考这些的人都是老狐狸了。

不过一点拨,他们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

不是王安石变法不行,而是那些反对变法的人经过几代的积累太强了。

【一个问题积累几代后,王安石变法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就算没有王安石,也会有李安石,赵安石,或者说如果没有王安石变法,北宋依旧会亡于积贫积弱所导致的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如果早在问题出现时就开始微调,哪怕没办法完全解决,也能为后面的变法减小阻力或者说是让王安石等人面临的局面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