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其实就是一首简单的抒情之作,表达他的思乡之情,像李白杜甫以及其他的许多诗人在离家求职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作品,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就是他出蜀时的思乡之作。】

说起这事,杜甫心中还有些愧疚。

他本是说好要与妻子一道回河南的,可是转眼又出来了。

他这么出来,除了花费银两还是花费银两。

好在这次是圣人主动召见他,他再试一次,若能行,他必好好做事,若不行则回老家再不出了。

而他有良妻,能够理解支持他,也是让他比较欣慰的地方。

他想若是对方有什么想要去做的事情,他也必不拦着。

这些日子他想得明白,自己若是身为女子,怕也不会想成为男人的附属物。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王维前期的作品和他后期的那些富有画意美感的山水诗是不同的,相对会朴素很多,但是你要跟我说这是王维作品,我也不觉得奇怪,其中也有一种他的味道,这大概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曹丕说的“文以气为主”,也就是个人的风格。】

【个人的风格随着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会慢慢改变,但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东西是不会变的,我们来看看王维他的创作中的属于他的点是什么。】

其实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是最难理解的。

自从巨幕出现,可是难为了许多教书先生。

他们中有许多都是熟读儒家经典的,但是幕中女子所说的许多东西却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这魏文帝的文学理论他们不是没有了解过,甚至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这种东西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每当有学子来问他们的时候都会让他们焦头烂额,没法时也只能举个例子来表达,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下见幕中女子说要看什么点他们就来兴趣了,他们倒是要看看幕中女子预备怎么讲。

然而,没想到的是,幕中女子却又像往常一样,说着说着就转到了其他的话题上。

【公元718年,开元六年,王维十八岁,前些日子才和他一起隐居的好友祖自虚离世,他写下《哭祖六自虚》为之送葬,而后他还写了一首《洛阳女儿行》。】

王维沉吟半晌,他怎么觉得巨幕的出现就是带着他们回忆一下过去的那些喜怒哀乐的。

当时遇上那悲痛的事情,他是难过的,悲伤的。

可是时过境迁,再听到那事,已然能坦然面对。

人生来哪有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