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中没有什么王安石的政治的寄托,就好像他已经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之景上,但是我们只要一想,也应该能想到,变法失败带给他的影响应该是巨大的,而他能够像现在这般悠闲也离开朋友的陪伴,故而他才有那么多有关杨德逢的诗,在杨德逢的墙上写的诗才能如此活泼。】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入仕时有神宗与他心意相通,如今隐居又有这样一个好友,王安石可真是好福气,李白如是想。

他倒是不羡慕王安石有这好友,他自认为好友也不少,只是一个神宗就是难以企及的荣幸了。

【王安石晚年常游紫金山,他住的地方就在去紫金山主峰半山上,所以才叫半山园,而紫金山又被称为钟山,王安石曾有过一首诗,名字就叫《游钟山》,这首诗虽然写得很简单,但是还蛮有趣的,“两山松栎暗朱藤,一水中间胜武陵。”前两句就是简简单单地写景的句子,山、树、藤、水,几个风景摆在我们眼前,想让我们不去想象当时的那个景色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再看这诗众人就明白了,看来王安石晚年都是这般类似的作品了。

也不难理解,经历过那样的失败,他不发生点变化都不合理。

“繁华落尽见真淳”,这似乎能放到他们每个人的身上。

不管从前多么风光,亦或是多么地波折,最后都能回归自然,这大概类似孔子所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时候,很多事情都能不在乎了。

【更妙的是后面的这两句,“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中午听到和尚念经的声音才知道山中有寺,然而人们循着声音寻找,直到夕阳西下却连一个僧人也未曾见着,说明山之大,庙之深,不过紫金山我们应该还是知道的,找个寺庙应该还是能找到,这里要么是夸张给我们一种那庙中住的都是难以接近的得道高僧一般,与这样的人是邻居,王安石虽未出家,却也可以是那不问红尘的一员。】

听到此处,众人更加确定了方才的想法。

王安石就是已经放下了。

哪怕留有遗憾,可人活一世,哪能不留遗憾的?

【这两句很有王维《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写的便是山林幽深之感,王安石的晚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也算不错。】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也觉得若是自己晚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是挺好。

幕中女子所提变法之失败他认下了,他也承认那样的情况下不失败是很难的。

但是如今他们的变法提前了,甚至比庆历新政更前,说不定这就是上天给他们的机会,战胜那所谓的必然性的偶然性的机会!

所以他不会放弃,他相信只要是盼着大宋好的,即便是被说懦弱的官家,也不会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