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和年间。

“没错。”白居易道,“就是这种感觉。”

他要的就是让人感受到自己诗中的力量。

从前他想让人看懂,并不只是简单地想让人看懂,只是看懂他的诗有什么用呢,这个世界又不是他的诗建造起来的,他希望读了他的诗,旁人能懂,能去行动。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在这天地之中,有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事物美丑粗细难以分得清,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但是杜甫都能将他们详细地描写出来。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写什么像什么,其实很多优秀的文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记得幕中女子也是这般夸过他的。

渐渐地他也看到了杜甫诗歌中的魅力。

但他也意识到,他永远不可能成为杜甫,就像杜甫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他。

不过,若是他们能一起教导学子,那他们的学生可以采他二人所长,那便是极好的了。

他对杜甫的提议很是心动。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只叹杜甫命运多舛,一生困顿也不见皇帝重用,“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岛。”都老了还是一个小官,半生都在颠沛流离。青衫,可以跟白衣相对记忆,白衣是没有官职的人,青衫就是官职卑微的人,但这个要结合上下文,不是只有这一个解释。】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之前的视频中讲解过杜甫,所以这里很好理解,他家庭贫困,妻子瘦弱,小儿子离世,而他还被逆贼困于长安,“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但是他那时候还是没有放弃为国担忧,还写诗为百姓叹息,他徒步投奔唐肃宗,“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希望皇帝和他能像古代的明君贤臣一样,“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他宁愿自己被冻死也希望天下百姓能有安居之所。】

这些内容都是之前在说杜甫时细细讲过的。

幕中女子再一提起,众人就好像又徜徉在了杜甫的世界。

那样的颠沛一生的杜甫,直到死都没能定下来。

有些人想,若是他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待在杜甫草堂,或许也能死有归处。

可是很多人也明白,杜甫的离开是必然的。

就算他的人留下来,但是心却也是没定下来的。

心在漂泊,身向何方已经不重要了。

【这么一大段都是对杜甫大半生的总结,杜甫无疑是悲惨的,但是他自己在困顿的时候却没有忘记心忧国事,他这样的精神显然是王安石所推崇的。】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觉得自己没有为民做事时也不就是把国事忘了啊。

他虽然坚持“穷则独善其身”,可他保全的是他的身体却不是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