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怔愣片刻。

他的提拔?他能做这种事?

别的不说,就这事情欧阳修一向知道轻重,他赏识的年轻人那般多,若是一个个的他都做主给他们安排,那他不成了结党营私了?

官家是最讨厌结党营私的。

这《宋史》那不是害他?

【及第后,王安石就被授为淮南节度判官,正七品,其实还是不错的,相当于是下基层历练了,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但凡是有点成就的,其实都是下过基层的,你连民生都不了解,如何搞民生建设呢?纸上谈兵,始终不行。】

清,乾隆年间。

这话深得乾隆的心,他早就想再次微服私访了。

此次私访就把重点放在书院和农民身上。

他相信幕中女子说的“少年强则国强”的话,还有这民生,都很要紧。

而他自己也能出去散散心。

【在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王安石回家乡探亲来到了金溪这个地方,他在这里写了一篇咱们都学过的文章《伤仲永》,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他无师自通,小时候提起笔就能写诗,然后“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神童少见,所以稀奇,他父亲就把他当赚钱工具,到处拜访他人以图利,不让他学习。】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怔了怔,他记得这方仲永。

很久以前他就听说过对方的名声,可是上次他去金溪时看过对方的诗。

夸大其词罢了。

有些人或许是天生的聪慧,可怎抵得过不停进步的人。

就像幕中女子说的那样,都是需要积累的。

他一个孩子,毫无积累,能写出什么好诗,说他的诗好,也不过是同他那般的孩子比。

也不是他瞧不起人,至少他去看时,已然无甚稀奇了。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后来王安石去到金溪,方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王安石也觉得神童稀奇,便去拜访求诗,但是王安石觉得他写的诗差强人意,这次再去,已经是“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差别了。】

王安石叹息,跟他想得一样。

人不能停滞不前,得打拼。

【为此,王安石得出了他的结论,他认为方仲永的才能“受之天也”,因为是天赋,所以比很多人都厉害,但是现在方仲永成为了一个普通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矣”,后天学习不够。然后王安石又发出了灵魂拷问,像方仲永这样天赋的人不学习尚且成为一个普通人,那本就天赋普通的人,若是还不学习会成什么样子?“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