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自然不可能要元稹家的银两。

他们之间的好友情谊,那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说起墓志铭,元稹的墓志铭是白居易写的,而白居易的墓志铭是李商隐写的,本来白居易是自己写了墓志铭的,可是临死前交给了李商隐,还说要转世成为李商隐的儿子,不过这些不是正史记载,看看热闹就行,大家自己猜测,白居易这么做除却对李商隐的欣赏也是在帮李商隐造势,他的地位是很高的,他欣赏的人自然得到器重,如果这是真的,那白居易这个人真的是好得没话说。1】

【但是李商隐所写的墓志铭写得中规中矩,其中并没有谈到太多白居易的功绩,这或许跟他的经历和性格有关,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可以下来研究研究。】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隐一怔,他……他岂会不知白居易的好意。

可是逝者已是,他不能让旁人说他傍着一个已死之人。

他与白居易相互欣赏,他也不想借着已死的这位老友得到什么好处。

只愿对方好走。

【而元稹曾经给杜甫写过墓志铭,我们好像提到过吧,他是欣赏杜甫,但这写墓志铭写得最多的还是属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小声说,据说他是靠这个发家致富的,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他为柳宗元写的《柳子厚墓志铭》,根据刘禹锡的《祭柳员外文》所写,给柳宗元写墓志铭这件事情,是刘禹锡拜托给而他的,“勒石垂后,属于伊人。”但其实他们三人本来就是好朋友,如果没有真情在,韩愈的这篇墓志铭恐怕也成不了沈德潜笔下的“墓志铭中,千秋绝唱。”】

唐,元和年间。

韩愈无言。

写墓志铭得到报酬确实比较多,但若是让他为柳子厚写墓志铭,怎么能收取银两呢?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柳子厚要走在他们的前头是吗?

同样震惊的是刘禹锡。

看到元稹逝世的话,他才惊觉人都是要走的。

看到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他才想起自己与柳宗元的情谊。

他能想象自己会有多悲痛,也能理解白居易的痛。

【在元稹离开的这一年,白居易六十岁,在古代算是高寿,而高寿的代价便是看着自己熟悉的人一个一个地离开自己。】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同样已经六十多岁的苏轼再认同不过了。

这一生他送走了太多的人,看到过太多的离开。

到如今,他已经看淡生死了。

唯一的遗憾大抵就是他不能送自己离开。

【直到九年后,公元840年,开成五年,白居易还做梦梦到自己的这位至交好友,他写下律诗《梦微之》。】

【《梦微之》这首诗大概是我们能看到的白居易与元稹最后的互动,在这一刻,他们的友谊已经跨越了生死,可谓是“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