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陶谢之流都是寄情山水田园,哪怕内里有再多的情感,那在白居易这里也是不足的。

李白与杜甫对视一眼,都懂了,但都没给出什么评价。

【《五噫歌》现在已经消失在了时代的洪流中,我不说你们还有多少人知道?怎么说呢,只能说我们从白居易极力推崇这首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的局限性,我们之前讲过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白居易认同的就是孔子所强调的文学的社会功能,但是文学所带给我们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审美体验。】

唐,元和年间。

但是那齐梁诗不就是太注重于形式,最后成了那般吗?

白居易认为自己所强调的圣人之言并没有什么错。

或许陶谢是好,但更大程度上,人们所推崇的是他们诗的意境的好,也不是内容。

是能让人逃离悲惨社会的一种感觉,与只有形式的诗歌还是不同的。

【我们说到这儿,大家应该能明白了白居易与杜甫之间的差距了,那就是杜甫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更好,或许白居易也有带给我们好的审美体验,但在更多的讽喻诗中,他并没有在乎这一点。】

白居易一顿。

其实先时他也在想,先时幕中女子说的那些理由根本不能说服他。

明明他的诗老少皆宜,那么多人推崇,为何幕中女子说起杜甫和说起他时完全不同。

现在他明白了,他比杜甫到底差在了哪。

他们写的都是民生疾苦,他太过于注重内容是否具有所谓的社会性,但是杜甫不仅有社会性,他还注重形式,他还“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是他与对方的差距。

所以他不该不为文而作,他应该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亦为文而作。

白居易终于明白了。

【我认为白居易不是不知道,他也有爱好,他的其中一项爱好就是音乐,那你说他欣赏音乐是为了什么,补察时政吗?那显然不是吧,那也是有美的体验的,所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他对于文学的认识,就是不够全面的。】

他知道吗?

好像是知道的,但他并未在意。

他只怕他人不认同自己的观点,读不懂自己诗中的含义。

但他明明可以努力一些,让他人既能读懂自己的诗,又能欣赏自己的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