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也为李煜的死而感到唏嘘。

那个位置不是能轻易坐稳的,这些天他早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如今他管着的这些事也并不容易,看起来大家顺从他,做事无不顺利的。

实际上,他们都是畏惧曹家的权势,畏惧他这个曹家公子,而不是曹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呢?过去有太多伤心往事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几句实在是太简单了,但是只是表面简单,实际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让我想到一个不太贴切的词:大道至简。】

唐,元和年间。

李贺已经辞去了奉礼郎的职务,带着妻子一同往巴蜀行去。

两人身子都不大好,故而行了几日也没能离长安有多远。

李贺有些愧对妻子,她嫁与自己不仅没有什么清福可享,甚至还要跟着自己颠沛流离,可是看着妻子脸上的笑容他就把所有的话给咽了下去。

“大道至简……”他喃喃道,“此话道理不浅。”

他平时尽喜欢猎奇的,极少尝试这样的风格,说起来倒是可以试试。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具体来说应该就是指的李煜曾经住过的宫殿,只是住在那儿的人已经换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问现在有多少的愁,就像一汪春水缓缓向东流去。】

原来此句是出自此处啊!

众人都在感叹。

这两句写得很优秀,从古至今那估摸着都是能排得上号的。

然而无愁而说愁,那就是无病之呻吟。

但若是放在这个情形下,那也确实是可以理解的,李煜之愁,愁家国天下,亦愁遗憾难平也。

【我们曾经讲过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他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别意与流水谁更长呢?两人诗词的背景不同,所愁的理由也不同,但却都是同样的愁,是文人笔下的带着绵绵情意的愁。】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何止是他们,就是杜甫、王维,也无不能体会他们这种愁的。

由此可见,愁与流水之长短或与东流水相似都不打紧,打紧的是当时的情形下让他们产生这种愁的背景,在搭上他们那登峰造极的描写,便可得精品矣。

故而,诗会好,为作诗而作诗也好。

但不带情感,为咏物而咏物,为写景而写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