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们也不是说苻坚赢下淝水之战就是好的,有时候历史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苻坚既然失败了那就是有原因的,他好大喜功、用人不淑、自己的大本营也没有安顿好就去打战,即便淝水之战让他赢了,他也不一定能实现统一,就算他实现统一了,说不定百姓也只是从一个坑跳入了另一个火坑,除非找到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去解决。】

是他误会了。

谢灵运松了口气。

其实在他看来这女子神通广大,能被她认同的才是能有所成就的。

所以刚刚听到她那语焉不详的话就忍不住反驳。

她说得没错,苻坚此人本就不适合坐上那位置。

【据《晋书》记载,在他南征之前,他的太子就劝过他,让他要“厉兵积栗,以待暴主”,伐晋是要伐的,但是咱们已经打了很多仗了,已经打不动了,苻坚不听,如果他能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说不定也是有机会。然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上帝视角当然看得清楚,但是有时候就是容易当局者迷,这时候谏官的作用就很大了。】

【不排除谏官中有那些以权谋私之辈,但是古往今来大多数的帝王善听谏言的和不听谏言的,那其领导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或许苻坚的失败早在他不听谏言时就已经注定了。】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缓缓吐出一口气,其实他已经渐渐发现了这个问题。

他转头瞥了扶苏一眼,这不,他近来接受了扶苏不少的意见。

然而,扶苏那软弱性子根本就不像是他亲生的,有时看着便让人窝火。

只能说,众人的意见都能听听,只听一人之言那不就是受人摆布了?

【淝水之战后,谢安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但是功劳一大,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功高盖主的问题,《晋书·桓伊传》中有记录这么一个场景,桓伊善乐,孝武帝办宴就让他表演,当时谢安也在,桓伊就来了一个自弹自唱,“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大致意思是说,君主不应该怀疑功臣,把谢安都给唱哭了,后来孝武帝听了歌面露愧色。】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韩信主动地跟陛下表示了自己愿意隐退。

这样做当然是不情愿的,但是他不知该如何做,难道真要谋反吗?

韩信虽自诩能力超群,可也不想做那样的事情。

而且跟陛下说的时候陛下还百般挽留,不仅如此,还赏赐了他不少的东西。

这样的安抚虽然并非韩信所想,但得到的越多就越说明了陛下对自己的愧疚,这点韩信还是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