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一直关注着他,看他兴致高不忍打扰,可是又忍不住地提醒。

若真是吹坏了身子,那可如何是好?

毕竟根据幕中女子所言,他就是在回程的途中逝世的啊,若是因为这等没注意的小事……

苏过简直不敢想象,只得苦口婆心地出言相劝。

可船舱闷热,待着本就不大舒服。

苏轼本想拒绝,可是转头看见自己儿子关切的目光,什么也没说,起身便往船舱里边儿去了。

他们难得做一次这般豪华的船,是得享受享受才是。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辛弃疾出生济南,但那个时候的济南已经不属于宋朝了,而是属于金朝,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辛弃疾应该属于金人。】

众人大惊,此子竟是金人!

他们方才生起的对他的一点点怜悯和感激霎时烟消云散,转而演变成了一种愤懑。

可转念他们又觉得不对,先时的预告中,他不是骑着马杀金人吗?

而且他的穿着也不是金人的样子,这是何意呢?

【辛弃疾自始祖辛维叶开始就已经住在济南,古代那种家族观念是很强的,所以在靖康之难后,他的祖父辛赞因为累于族众,所以无法南渡,只能仕于金朝。】

果真如此啊!

众人愤怒,他竟然是国贼之后吗?

竟还仕于金朝,那不是国贼又是什么?

“国贼!有何可说的?就算有才,那也是德不配才!”

“说不定会有什么转机也不一定呢。”

“怎么可能?若是不想,谁还能逼他不成?”

【然而就像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辛赞其实一直心系宋朝,所以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告诉辛弃疾这万里河山都应是大宋的土地,再加上金人对汉人的剥削与侮辱,让他们祖孙二人更想收复山河。】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样的话,曹操可就不爱听了。

他知道幕中女子说的何事。

当初他那般欣赏关羽,对他如此礼遇,他却不识好歹。

不提也罢。

【为了趁机侦察金人的情况,辛赞两次让辛弃疾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被祖父寄予厚望,辛弃疾从小就有恢复中原的志向,也有着豪杰之士的侠义气概。】

近来邺城安排的科举考试吸引了不少人才前来,为此曹植更有干劲了。

现如今看到那异族都还这般重视科举,便更觉自己所做的是一阵了不得的大事。

【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人终于还是隐藏不住自己的野心,开始大举入侵南宋,想要将南宋灭亡,实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