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虽有乐,可是李清照却并不是很开心,她内心深处根本就放不下国家危难,那时候的她就有点类似当初的陶渊明,想要逃离这个充满利益的社会,却没办法逃离。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李清照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写下《钓台》绝句承认自己逃不开名利社会,却又不愿为名利左右的心情。】

东晋。

其实陶渊明早发现了,人生的尽头仿佛都是隐居。

李清照欣赏他,李清照写严子陵,或许都是由于差不多的想法。

人总是清清白白地来,到了最后也都是要离开名利社会的。

只是这样一个奇女子,晚景如此凄凉,实在令人遗憾,若她真能隐居而逝,想必还能过几年平静日子。

【严子陵我们说过的,是东汉时期的隐士,刘秀请他做官,不受,他选择隐居,不为名利所动,这严子陵钓台就在富春江边上,李清照看着来往船只有所感悟,“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不管是大船小舟,其中的人都是为了名利在奔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哪里不是这样呢?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朝代,所有人似乎都在为了名利而活着。

真正淡泊名利的人能有几人?

如若不是碰上那么多为了名利而活之人,他和杜甫现在也不至于在这齐州。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先生的德行使得来往的人都十分惭愧,只能特地在晚上悄悄地经过这钓台。】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这世上这般德行的人终是少数。

周敦颐想,他人为名利,也终有不为名利的人。

只要不为名利的人可以不同流合污,这世间也总能有一片净土。

【短短的四句诗,就将当朝那些唯利是图的人与高洁隐士的对比呈现了出来,好在李清照笔下的来往钓台的人还知道脸面,还知道惭愧,而真正唯利是图的人还多得是。】

【李清照半夜路过此处时显然也是惭愧的,她惭愧于自己的偷安茍活,又因自己无法改变现状而低落。】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怎么就无法改变呢?

大宋如此多的英雄豪杰,怎么就没人能改变现状呢?

李清照不由自主地想自己该怎么做,她能做什么?她真的就不能改变那状况吗?

她一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