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也想象不出那般细腻的女子怎么写充满浪漫的豪放之作。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晓雾连天,星河流转,仿佛魂魄来到了天庭,“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天帝问我有何归处。】

【“我”说,长路漫漫,日暮降临,学诗空有惊人之句,“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两句其实咱们乍一读好像有点前言不搭后语,至少我有这种感觉,但是知道了其中的含义和思想感情之后就能很好地理解了。这前句檃栝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和“日忽忽其将暮”的句意,后句语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她致敬的这些人都是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之人,包括后面的大鹏之句,很难不让我们想到幻想“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李白。】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大鹏正高飞于九万里高空,风别停,将这轻舟送往蓬莱三山去。】

李白并不觉得她的四句前言不搭后语。

诗歌很多时候并不是叙事之作,他认为女子能懂,诗歌注重的是感情。

不管是前面的场景的描写,还是后面感情的发泄,李清照都写得不错。

至少比当世许多诗人都写得好了。

“不错。”李白点评。

杜甫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他们更能体会同样遭逢危难的李清照的心情,故而也能明白她的作品。

【李清照其实算不上怀才不遇,在那个年代女子能有她那样的地位名声,其实已经算不错了,我个人以为她是在为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感叹,也是在为无情的世道而悲戚,甚至还有可能是为了当时的一些无法实现抱负理想的忠臣而悲哀。】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心里憋着一口气,这又是在明里暗里地说他。

他才不想听,甚至怀疑幕中女子是在害他。

虽这样表现,心中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女子提到的能用的那几个人都牢牢地记下来,到时候有大臣进谏重用他们,他就顺势勉强应了就是了。

其实幕中女子还可以说几个奸臣,这样他处理起来就简单得多了。

【南宋虽已建立,但国家并未安稳,公元1130 年,建炎四年,刘豫成为傀儡皇帝,受金册为“齐帝”,李清照写《咏史》以讽刺。她讽刺的不仅是刘豫,而是许许多多投降于金或有降意的宋人。】

“什……什么!”

这事情他为何不知?

“官家息怒……”

众人纷纷下跪,可这如何能轻易地让赵构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