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本不愿对这后世女子做过多的评价,但这些作品确实不合他的心意。

【就我个人的见解来看,大部分的齐梁诗歌中的美,都是为了美而美,这是什么意思呢?追求辞藻,讲究格律,但是大量华丽的词藻的堆砌不一定能组成好的作品。大多数的作品可以大体分为两类,矫揉造作的和浑然天成的,而李清照的这首词在我看来就属于后者。】

东晋。

陶渊明在脑子里把女子的词作过了一遍。

若说浑然天成,他觉得还是差了一点。

之前幕中女子就已经说过了,这李清照的作品无一首不工,那如何能浑然天成呢?

但他并不否认此女的作品是一篇好的作品,至少比有些虚谈玄理而毫无感情的诗作好多了。

陶渊明这样想着,自己都没察觉自己对于玄言诗的看法已经进一步被幕中女子给影响了。

【她一个十多岁的花季少女写一首怀春之作,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你叫一个大老爷们儿,就李白杜甫来写,那多半也写不出这其中的味道,就好像刚刚我们讲解的李清照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那两首诗虽然很有思想高度,但单论其美学价值,那还是比她的这些词差点,所以很多人都没听过那两首诗,这也是另一种层面的“术业有专攻”。】

这话让许多觉得不对劲的文人恍然大悟。

似乎也有道理啊!

她不过是一个小姑娘,不让她写闺房趣事,难道让她写历史兴衰吗?

不过是说了她的两首咏史诗众人便已经把她当成了李杜之流来要求了,是他们对幕中女子选择的诗人期待过高了。

但刚想通这事情,众人又陷入新的疑惑之中。

“这幕中女子为何要解说这样一个女子呢?”而且幕中女子还说她巾帼不让须眉呢。

“你忘了吗?先时女子说过,这李清照的作品是分为前后期的,她经历了国家灭亡后,说不定又不一样了呢。”

许多文人早已经将文应当论时事这样的观念都刻在了骨子里,贸贸然地看到一些描写生活、情爱的作品就算是欣赏也不会承认这样的作品优秀。

即便他们已经将陶渊明那些描写生活的诗句熟读于心,也不愿承认一个女子的诗词能有陶渊明作品的魅力。

尤其是在幕中女子深刻解读、夸赞陶渊明的作品之后,又为他们想要逃避现实学陶隐居的行为提供了一些支撑。

但李清照的诗词显然还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让李白困惑了好一段时间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他一直对幕中女子所说的后世许多人扬杜抑李的事情十分在意,可是知道现在他才真正想通。

不过是“术业有专攻”罢了,自己作诗又不是为他们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