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总要有人点出来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酸楚。

柳永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他们,可能了解也不能完全体会他们的情感,可是就算不能完全体会,也让他觉得很难受了。

他一直认为自己身负才能却怀才不遇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

可与李白杜甫比起来,自己这些痛仿佛算不了什么。

他真是不敢想象,李杜二人是如何在那样的情况下还写出那等传世诗作的。

难道这就是太史公所言“发愤著书”吗?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这一句不用多说了,前面说过的邵平卖瓜的典故,表示宗家失势。虽然已经失势了,“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依然会招待宾客,三千是个概数,人太多,把路都磨光了。“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自从宗楚客伏诛,皇帝就已经息怒了,他的葬礼也比较隆重,后世之人也没被牵连。】

东晋。

陶渊明觉得失势本没什么不好。

若是没了 荣宠,那便就顺其自然地隐退也挺不错。

只可惜他们这些人,心中总有些追求。

总有些明明应该很容易实现却又很难实现的理想。

【前面这么多的内容都是在写宗氏的兴衰荣辱,说它是一首离别诗这样写听起来好像有点奇怪,但是我们看“皇恩”两句,再对比他的经历就明白了他写这些的用意,算是在诉苦吧,宗楚客伏诛,唐玄宗就不为难他的后人了,可为何永王伏诛,唐肃宗为什么还要流放他这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挑眉。

看来李白对自己的评价是不错的,虽然心中可能对自己不重用他有颇多的怨怼,但常常在诗句中对他还是夸赞居多的。

还真是……

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个人啊!

不过他倒不觉得李亨这事情做得不对,对于逆贼同党,处罚重些怎么也挑不出错来,而且战乱未歇更是如此了。

【帝王多疑,李亨的做法我们不是不能理解,他这时候刚登基不久,当然是要树立威信的,轻易地放过可能会让人觉得他好拿捏,所以李白此时也只能是发发牢骚而已。】

李隆基心中赞同。

李亨还是他比较满意的儿子,与他也有几分相似。

其实若是他好生鞭策,李亨也不是不能用。

只是李杜诗中所导致的那些情况还是要有人为之负责,这个人不是他自己,那是他的儿子就再好不过了。

再者,即便让李亨做了皇帝,以他的寿命他也当不了几年,只会为俶儿的路添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