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在心里微微叹了一声。

他得忍忍,不能再如此冲动。

思考片刻,刘彻始终觉得不对劲,自己真是那样黑白不分的人吗?

为何群臣都不说话就他一人劝说,其中必有缘故。

他不能冲动,等到女子说完再看情况。

【汉武帝一听,这还得了,他气了个半死,当即下令杀了李陵的全家。然而李陵是真心投敌了吗?这时候的他只是诈降而已,史书上并没有说公孙敖为什么要诬陷李陵,有说他们两家有仇的,有说是因为公孙敖说是因为害怕汉武帝责怪自己什么事儿也没办成的,反正这事情害得李陵再也没有办法回汉,老死在了匈奴。】

好个公孙敖!

刘彻握了握自己的拳头。

他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公孙敖的为人处世。

这些年,公孙敖上了不少次的战场,但是少有战功,可见不是什么善战的人。

自己竟会把那般重要的事情交给他,真是眼神不好了。

【而田横是汉高祖刘邦那时候的人。我们之前说过郦食其的故事,当时杀了郦食其的人就是齐王田广和当时的丞相田横,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发生那个事情之后,田广和田横就逃走了,田横带着五百人逃到了一个海岛上。】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刘邦正巧准备遣人去收拢田横。

田横和田广在齐国百姓的心中威信很高。

若是不拉拢恐怕会留下祸端的,但是为何这李白要将他与老死匈奴的李陵相提并论呢?

难道他也……

刘邦皱起眉头陷入思索之中。

【后来刘邦建立汉朝称皇之后,别想拉拢田横,田恒知道自己反抗不了,于是便答应去咸阳议事,但是又不想为刘邦卖命,再加上担心郦食其的亲人报仇,于是自尽而亡,他的那几百个随从也随之自刎而死。】

果不其然,是他想象的坏结果。

不想为自己卖命,为何?

是因为亡国羞耻吗?

刘邦正想着,幕中女子已经接着往下说了。

【李白在这里写到的就是苏武被困在匈奴和田横被困在海岛的事情,借古喻今,现在关塞重重,到处都是战火硝烟。他也像苏武、田横一样被困在了此中。他担心发问,“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这里的回去我们还可以赋予其另一个含义,就是他希望能够回到战争之前的日子,不过这只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众人已经习惯了女子稍显随意的解释。

也明白了女子所说的言之有理即可。

甚至有时候像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都被女子给剖析了出来。

不过现在众人也知道了,这竟然不是女子一个人的意思,幕中女子应该也是读过许多书的。

关于这些诗句的解释,当是许多后世之人共同探讨出来的。

【我们再来看看其二,“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亭伯,是东汉时期的大臣崔骃,这个人在窦太后当政时,曾经是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的主簿,这个窦太后不是指的西汉时期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而是汉光武帝刘秀长曾外孙女,反正这个章德窦皇后和窦宪都不是什么好人,窦宪蛮横霸道,崔骃几次劝阻不成,反倒被窦宪排挤,后他弃官不任,辞职回了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