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之士总是寂寞的。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像曹植那种爱酒之人,当初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畅饮。】

说到此处,曹植顿了一下。

他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这个陈王是指的自己。

在后世之人眼中,自己就是个酒徒吧?

同李白一样,是个文才还算不错的酒徒,但是在国事之上毫无建树,自己若是李白的那家庭背景,恐怕比李白还不如呢。

这次他一定不能放弃父亲给自己的机会,一定能将科举之事办好。

后世之人可以的,他们也可以。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你怎么说你没有钱了呢?尽管端酒上来,我们一起喝。“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狐皮裘,让人拿去换美酒,与你们同饮来消融这万古长愁。】

【这首诗很多人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觉得是李白乐观的体现,有些人又说是李白消极的象征,能让人产生完全矛盾的理解,一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陈子昂的诗句突然被提及,他怔愣了片刻。

还真是,不管是什么题材的作品,作品中总能有作者的思想。

虽谈不上非黑即白,顶多也只是持中庸观点。

倒是极少有这样矛盾的。

但问题是还说不出什么不对来,确实其中既有乐观又有消极。

能看到李白颓丧的一面,同时又让人想要积极奋进。

当真奇怪。

【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讲,当时,李白恐怕就是痛并快乐着,他的情感是十分矛盾的,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所以才会有如此张力,有如此力量。】

【有矛盾才有冲突,有冲突才有值得研究的点,像陶渊明,若不是他欲隐欲仕的矛盾,只怕他的作品中的乐趣会少了一半。】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无不赞同。

人的这一生很多时候都充满着矛盾,很多时候也想从其中脱离出来。

岂不知有矛盾才是有冲突的精彩的人生。

【我们不是很清楚李白第一次去长安经历了什么,但是自从这一次去长安之后,他的诗中就常带有一些消极的词句,虽然他整体还是向上的,豪放的,昂扬的。】

【比如说这首《将进酒》,明明是和朋友的欢乐相聚,却在诗句中透露出悲凉的味道,还有这首《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所作的序文,那么多兄弟在一起,本来应该是很欢乐的,但是李白却发出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