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也记起了这位能人。

当初郦食其来找他时,他听说对方是个读书人本还不想相见,差点就错过了这么个人才。

然而他没想到,如此能人竟被自己人给害死了。

这个韩信真是不知轻重!

这巨幕的出现就是来帮韩信的,如若不然,他真会对韩信下手也不一定。

刘邦叹息一声,且看他之后表现吧。

【李白借用两个历史典故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平凡的渔夫和草莽书生都能成功,他觉得自己虽然不再年轻,但是依旧前途有望。】

【但是接下来的话,却又开始转向了悲观。】

【“我欲攀龙见明主……”这里的“攀龙”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士大夫……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后用来表示依靠帝王成就功业。】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我”想象姜子牙和郦食其那样得遇明主,于是攀龙飞天,可是雷神的鼓槌却发出震天的响声想将“我赶走,而且天帝的身旁也已经有了许多得宠的玉女,正玩得尽兴呢。“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听到此处,众人都有些不大明白了。

为何李白明明在说怀才不遇之事,怎的突然就说到雷神、天帝去了?

难不成这个天帝便是指的圣人?

这也确实没错,帝王身边的能人志士何其多也,如何会缺了李白一个?

【而后面的两句直译没有太大的意思,咱们可以理解为风云变幻,电闪雷鸣,它暗指玄宗整日寻欢作乐,朝堂内权臣宦官弄权。】

【这个时间点应该正是唐玄宗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所谓月盈则亏就是这个道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李白带着满腔的热血去到长安想要“攀龙见明主”,可是却失败了,虽然失败的具体原因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从这时候起,李白的诗句中就突然多出了许多悲愤之词,若仅仅只是见不到玉真公主这样的大人物,应该也不至于让他感到悲愤,所以我们有理由去相信他在求谒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许多的冷遇和白眼。】

【由此,李白发现朝堂上的风云变幻,然而愤而离开长安就说得通了。】

李隆基也同意李俶的说法。

这个干谒之风确实该革除了。

既然让这么多有真才实学的文人都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为何还要让他们干谒?

而去约束规范干谒之风,不如趁早革除转而完善科考。

先辈流传下来,后世也承认的法子,那才是真正的好法子。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想要去见明主,天门却根本不通。从这几句我们就能看出李白在追求理想之路上,应该是受到了许多的阻挠的。“我”以额头叩响天门,谁知惹怒了看守天门的人,“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圣人看不到“我”的一片赤诚之心,以为那些风云变幻只是“我”的杞人忧天。】

【李白这时候是想为圣人效忠,却所报无门,察觉到朝堂危机,却无人可诉,盛世之下,众人都只会以为他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