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从他懂事以来,不理解他之人众多。

有时写作诗文便忍不住讽刺。

他早知道许多人笑话他。

笑话他狂放不羁,笑话他一事无成。

他们不懂,李白也不在意,他只要自己高飞。

可如今想起幕中女子否定了自己的将来,他像是被判死刑,有轻松也有痛苦。

但那种感觉已经消失了,如今当初心中的那份热意好像卷土重来。

因为李白知道,自己现在又有机会了。

【清代王琦说:“太白尝作《大鹏赋》,实以自喻。”李白不止一次在诗文当中以大鹏自比,他的理想就是像大鹏一样在广阔天空下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他的这篇文时常受到文人赞赏,苏轼还曾经写过一首《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记李白和司马承祯,其实就是读后感。】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这首词已经是苏轼十多年前写的了。

那时候他还不像现在这般看得开,对官场之事有些许厌恶。

在此中,他还记得词的结尾是,“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他也不是真想和李白求仙问道去,只是以此略减烦忧罢了。

女子说完便把诗句放到了巨幕之上。

【上片主写司马承祯,下片主写李白,“临江一见,谪仙风采。”自贺知章对李白以“谪仙人”之评价后,这也是许多人对李白的印象。】

【最后他说等《大鹏赋》完成,我们便骑上鲸鱼,相约游仙。不过苏轼这么写却不是为了表达他的壮志,那时候他身处逆境,想要暂时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归宿,除了他深爱的陶渊明,李白也是他的一个寄托对象。】

东晋。

陶渊明感觉这李白的诗句有种“醉生梦死”的感觉。

他的诗文又不像庄子那般直往自然而去,他的诗文中虽豪情万丈,可终究带了点不甘。

就如同自己的诗句一般。

所以后世之人能看出自己并非真的完全想要隐居,乐于隐居的同时,始终放不下外面那个世界。

李白亦是如此,他对所有的事都可以洒脱,可是他却也没法子丢了自己的理想隐居远游而去。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李白像大鹏一样开始飞翔,开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一路东行来到了江南,路过天门山,写下了一首《望天门山》。】

【这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夹江对峙,就好像在中间劈了一刀一样。那样的场景十分壮阔,有“一剑开天门”之气势。】

李白默念两句。

“一剑开天门……”

确实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