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二甫是有文才的,为当世所忽视也。

但说起七律,他原以为那崔颢的《黄鹤楼》已然很好了,如今倒是难分胜负。

【这时候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六岁,他登上高台眺望远方看到秋景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悲秋自古有之,我们从第一期悲情文人屈原那里就已经说过了。宋玉有“登高远望,使人心瘁。”的句子,陈子昂也曾经登上幽州台发出“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也是赞颂陈子昂的,陈子昂的家乡就在四川射洪,最后也是在射洪被冤而亡,杜甫拜访陈子昂故居,在《陈拾遗故宅》中写下“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这样的话。】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听到陈子昂的名字,武则天心头一震。

这是女子夸奖的人当中离她最近的一个靠谱文人了,她可不希望陈子昂出点什么事情。

被冤而亡,不会是她冤枉了对方吧?

看来以后做决定得慎重,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史书会将这些永远记载下来,即便史书或许能够被改,总不可能指望所有的人都不传下去。

当慎重。

【这一首从杜甫无数的优秀律诗之中杀出来被誉为第一是为他的悲秋,也不仅仅只是为了他的悲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天风很急,呼呼地吹着,猿猴也止不住地啼鸣,沙滩上的白鸟在不停地盘旋着。这里的“猿啸哀”是一个典故,家人们应该都学过郦道元《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也是衬托三峡秋天的悲凉。】

【而接下来的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千古传诵的佳句,这句子与《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是有渊源关系的。】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屈原觉得杜甫这诗句写得也很有味道。

他甚至能感受到杜甫悲凉的心境。

人从来都不是一下子就被打倒的。

看了杜甫的经历,就能发现他的这些诗句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与悲伤。

【落叶不停地往下坠,一望无际,而长江也是如此,滚滚而来看不到尽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我”自小体弱多病,如今远离了故乡在外漂泊,独自登上高台看到这秋景难免悲伤。】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艰辛头发都已经花白了,想纵酒消愁,可是最近刚停了酒,因为杜甫这个时候已经疾病缠身,他的“百年多病”可不是胡说的。】

【这首《登高》和前面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基调完全不同,这首诗从开头到结尾“哀”、“萧萧”、“悲”、“独”、“潦倒”这些词无不说明杜甫的愁绪,不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整首诗中都透着喜悦。】

【杜甫在夔州也没能待多久,因为他思乡情切,于是在公元768年大历三年,他坐船离开了这个地方,可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他也没能再回到他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