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时看到苏轼,原以为苏轼的命运已经够难堪了,没想到杜甫的难丝毫不亚于苏轼。

与之相比,自己的日子反倒算是顺遂了。

虽然也没什么可比性。

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女子讲解过的他们,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心。

他亦自当坚守,也愿这杜甫能有个不错的结局。

哪怕几乎不可能。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仔细算来的话,那时候自己应该已经五十了。

想到自己五十岁那般凄惨,杜甫不觉心中悲凉。

他自嘲一笑,道:“自己才应当学习陶渊明一样安贫乐道。”

【“茅飞渡江洒江郊”这一句继续描写茅草被吹走的场景,风实在是太大了,飞走的茅草并不只是吹落在了茅屋的旁边,而是飞过了水的对岸,“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有些被高高挂在树梢,而有些竟是落入了池塘里。】

【虽然这里并没有描写杜甫是什么样的反应,但是他若不是亲自追去又怎么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原本看到茅草被吹落,心中已是恼火,谁知追上前去却发现很难捡回来,风还在吹着,说不定下一刻又会飞到更远的地方去。】

这也太惨了吧?

大家都生活在这繁华的天宝初年,谁经历过这样的生活?

这样的场景只有那些农人才能真正体会,可是就连他们都不至于这般凄惨。

杜甫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文采也会沦落至此。

不应该这样的。

后面茅草追回来了吗?

既然有那么多亲友帮他,那这次应当也有邻人帮他吧?

众人已经想象到大家齐心协力帮着杜甫重建草屋的场景了,或许之后还能一同喝酒吟诗,畅想美好的未来。

然而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女子话锋一转,连幕中的乐声都变了。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虽然我们想象的那样的场景并没有发生,但是杜甫的运气也并没有那么好,“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那个时候人民的生活过得都很不好,茅草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东西,结果就被熊孩子们抱着离开了。“公然抱茅入竹去”,年迈的杜甫已经“老无力”,身子不好,喊也喊不出来,只能空手回去拄着拐杖兀自叹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忍能”“盗贼”这些词语写出了杜甫的气愤,可是他却毫无办法,无奈叹息。】

“简直欺人太甚!这些臭小子!”

“当着人竟也敢做这样的恶事!”

百姓们义愤填膺,可是杜甫没有办法,他们就更没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