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有第二人称啊,这很简单,所谓第一那杜甫就是女子,第三就是杜甫看着女子,这第二嘛……”

学子总觉得有,却又迷迷糊糊说不清到底应当是什么。

“反正,应该是有的。”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有一位长相美貌的女子独自居住在寂静的山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她说她本来是个良家女,流落到了这个地方,“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当年关中打仗,她的兄弟都被杀了,“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高官厚禄有什么用,还不是死了连尸骨都不知埋葬在何处。】

【关于这首诗是有争议的,有人说是寄托有人说是真实的,有人说是有这么一个人艺术加工后写成的这首诗。】

【我个人认为是现实有灵感然后艺术加工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个美女一个人住在山谷里有点不大现实,咔一下成游仙诗了,这就让人想到了桃花源记中那些避秦时乱的村民们。】

这确是事实。

所有人都能想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那样的世道独居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没再拿这事情说笑,只盯着巨幕看接下来的内容。

武则天终于把一开始的困惑给解开了。

最初提到唐代杜甫时,说的就是此诗表明文人对时局失望。

她想到各种君王昏庸的现象,却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虽然她自己还未造成这样的结果,但这也足够给她警示了。

加上女子先时说的自己的晚年,足以让她重新思考自己今后的作风。

最重要的是,她不想变成李隆基这样遭受骂名的皇帝,她还想成为一个比那些男人皇帝还要厉害的女皇帝。

虽说她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她有信心能将此事解决,不留遗憾,让后世的女子乃至所有人都记住她武曌!

【他又不像白居易写《琵琶行》似的,还在前面写了一篇序来证实自己真见过琵琶女。】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倒是给杜甫提了一个醒。

之前在说到苏轼的时候就说到过序言的问题。

虽然他不怎么爱写,但这是能促进理解的东西,或许写一下也不错。

写一下,到时候等自己头脑不清醒的时候,看到诗还能知道当年写诗时是什么情况。

也不至于把一切都忘了。

唐,元和年间。

《琵琶行》?

这是什么样的一首诗?

白居易没有印象,但听女子语气当是挺多人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