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能活着回来,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见到“我”孩子们也都跟忘了饥渴似的,“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他们缠着“我”问这些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来扯“我”的胡子,谁又能怪他们无礼呢?“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想到在贼窝里的那段时间,“我”还巴不得他们这般闹我呢。】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刚回来大家都深感欣慰,根本没去考虑生计的事情。】

东晋。

说到此处,众人心中都不好受。

他们这一群人里也有不少人的儿子上了战场,如今生死未卜。

而他们儿子的孩子都已经开始长高了,却还未见过父亲的也不止一两个。

若是可以,谁愿意离开父母孩子呢?

他们来到此处,也是希望自己家中的幼儿不会遭受那样的命运。

“别太担心。”有人劝道,“吾等既留了信,他们回来了定会来寻。”

这样的话太过空洞,真正上了战场的,回来的能有几个,百不足一是常事。

如今这没有消息,反而成了最好的消息。

【可是即便没心思去考虑生计问题,杜甫却还是始终念着国家大事。】

【“至尊尚蒙尘”到“皇纲未宜绝。”写了杜甫的对于应战的建议,这里提到了回纥,杜甫不止在一首诗中提到回纥。】

【回纥是建立于天宝年间的一个北方政权,总的来说他们并不像匈奴、契丹那些对中原虎视眈眈,和唐王朝的关系也挺好的,于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就请回纥帮忙平乱,收复长安后,还让回纥帮忙收复范阳,唐肃宗表现得十分依赖回纥。后来杜甫专门写了一首《留花门》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北方政权?那不还是胡人吗?

关系好又如何,好就可以依赖胡人?

这李亨要是他刘彻的后人,他死了都不会瞑目,一定会等到李亨出生去掐死他!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也有点不大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