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得靠着这酒啊!

爱酒之人跟他都是一路人。

“别喝了,再喝都快没了。”

听了妻子的话,陶渊明笑,“不是还有那秫种吗?”

不说还好,一说就被嗔了一眼。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1”,在乎于山河之间也。】

宋,庆历年间。

欧阳修拍手叫好。

“好一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河之间也。”

杜工部的经历真是让人动容。

女子所言极是,如今官家善于纳谏,又重视他们这些人,他们更该趁此机会干一番大事业,别落得像杜甫那般的凄凉下场。

【虽然我们经常说杜甫的诗歌是沉郁顿挫、萧散自然,但其实多读他的诗就会发现他不是只会这两种风格,而是各种风格他都能驾驭,只是写得多少的问题,元稹曾经说他的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还把他的诗与《诗经》、《楚辞》、曹操、刘桢、沈佺期、宋之问、苏武、李陵、颜延之、谢灵运等人相提并论,一看到这么多的人我们就该知道了,他的风格的多样化。】

【除了他的诗歌风格,在诗歌体裁方面也是众体皆备,众体皆佳,他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

【在这首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自然,但杜甫的自然当中又带着自己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众体皆佳?”

杜甫有些惊讶于这极高的评价。

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文才,但听到自己是伟大的诗人时心中已经是十分激动了。

现在他又听到了什么?众体皆佳。

而且这元稹竟把他与那么多厉害的诗人相论,会不会太夸大了?

唐,元和年间。

元稹可一点也不觉得夸大。

他与乐天一向崇敬杜甫,杜甫,当为我辈读书人之楷模也。

【我们再来看看其三,其三是邻人提着酒壶来找“我”闲谈,然后一起谈到国家大势的场景。】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客人来的时候家中的鸡还在争斗,咯咯乱叫,“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撵着把鸡撵到了树上,这才听见了敲门声。】

【这短短几句,就将一副充满乡村野趣的场景给描绘了出来。赶鸡上树这个大概是说把鸡赶回窝的意思,现在的农村也有鸡是睡树上的,但我没见过,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这不是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