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可怕的,三月认为大约杜甫穷困潦倒的那个时期,大家都自身难保,像他那般才是常态,像李白、王维、王昌龄等一众盛唐诗人在那段时间过得也并不怎么样。】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原来如此。

果然还是因为战争。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整个唐朝都面临危机,他们如何能够茍全于世?

连他们都这般艰难,那些还活在开元、天宝盛世下的人们也终于有了点危机之感。

不能有战争,决不能有战争!

【还有一件事情是杜甫的父亲杜闲在这一年去世了,杜甫自小丧母,家中有一个继母,我们也不用去猜测什么豪门恩怨,至少在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并没有提到过这位继母,所以关系应该不算太好。】

【祸不单行,第二年杜甫一向敬重的姑母也去世。】

【两位至亲之人的去世肯定还是给了杜甫很大的打击,加上守孝诸事宜,直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杜甫才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漫游。】

【而这一次漫游终于让唐朝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碰面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这几年发生的事情的具体时间是有争议的,不过在我看来,相对于两人的碰面来说,这点争议根本算不了什么,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做考据了。】

李白深知女子说的是自己。

他就不明白了,自己的才能后世之人都看得明明白白,为何圣上不懂?

没能重用他,那一定是圣上的损失,是大唐的损失!

【天宝三载四月,那时候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关于原因也是有争议的,不管是因为得罪了权贵,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李白的“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拜相理想是没有实现的,所以这时的李白应该挺失意。】

提到这话李白想起了曾经的自己,那时候他年轻气盛才二十多岁。

梦想便是能功成名就而后退隐江湖。

当初被圣上召见时,他原以为自己的理想就要实现了。

结果呢?

李白摇了摇头,提着酒壶继续往前去了。

【两人同游梁宋,秋天时还遇见了高适。这个时候的高适跟杜甫的情况差不了多少,考试落第,而后漫游。】

【三个大龄失业男中年就这么相遇了,都是爱酒之人,少不得一起喝喝酒,聊聊天。】

大龄失业男中年?

高适无言,这称呼怎么那么怪?

这么说起来,他越发觉得和李白、杜甫二人的碰面是他不可多得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