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妈妈?

众人又是一阵懵,为何如此称呼?

还没明白女子感叹何意,她就继续解说起来。

【至于书法,《书史会要》中提到杜甫“于楷、隶、行、草,无不工者。”杜甫唯一流传下来的墨迹是这个。】

【《严公九日南山诗》拓本 。】

女子说完在巨幕上放了一篇书法,那书法墨迹已经很不清楚,只隐约能看出些字迹。

东晋。

王献之看着这拓本摇了摇头。

他心中还记着方才女子说的杜甫祖父书法自比自己父亲之事,只觉这杜甫书法并不如自己。

有夸大之嫌。

【三月对书法也不是很了解,没办法很好地评价,大家可以欣赏欣赏,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但对于杜甫的书法造诣历来还是有争议的。】

【即便他书法造诣不高,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他在儿时所受到的就是良好的教育。不仅如此,想来他的整个童年都是过得不错,无忧无虑的,《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十五岁的时候还像个孩子一样,朝气蓬勃的,“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八月院中枣子熟了,每天得上树很多回。】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回忆起自己儿时的生活,日子过得似乎确实顺意。

思及此,他不免想到自己过世不久的姑母,他虽记不大清楚了,可知道儿时曾在二姑母家住过一阵,姑母对他极好,往往比对自己儿子还好。

自己和表兄一起生了病,姑母也是先紧着自己,最后表兄病逝,如今姑母也走了,年少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他小的时候不仅家庭教育好,而且见识也广。公元717年,开元三载,六岁的杜甫就在郾城看了当时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的舞蹈。五十年后,他在看公孙大娘的弟子表演时,仿佛那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于是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写下,“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 。”这样的诗句。】

【除此之外,他还听过著名乐师李龟年的歌唱表演,总之他的童年几乎可以说是过得多姿多彩。】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隐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他儿时本也应该像杜甫一样无忧无虑。

可后来自从父亲走后,他与母亲的生活便变得凄苦起来。

如今一看,若想要一直顺风顺水那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谁,他只要一想起先辈文人,就鲜少有那顺遂一生者。

当真是自古文人多悲情!

【到了二十来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漫游。】

【史籍记载,贞观年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安康,而到了开元年间,唐朝商业发达,许多城镇之间皆有店肆,以供商旅,“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