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我自以为自己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出众的人,一定能很快身居要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我要是辅佐君王,那必定能让君王的功绩胜过尧舜,一定能使整个社会更加淳朴。】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此话确实狂了。

但李隆基也有些为杜甫的才情打动了,心中期盼李林甫一定要将这杜甫找来。

不过……

他开创开元盛世,难道比不上尧舜?

是因为自己晚年做的胡涂事?

现在不还没有到晚年吗,应当一切还来得及才是。

【前面悲愤起句,而后意气风发,然而就如同第一句一样,写这么多其实是为了凸显自己此时的困境。】

【我超牛逼的,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超牛逼?

何意?

这又是女子说出来的新词。

众人不懂,但根据后一句发问,当是一句很厉害的话。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那些希望还是通通落空了,“我”常说这些,但是也没有隐居于世,“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从我第一次参加科举,如今已过去十三年,在长安城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早上叩响富人的门,晚上却依旧只能跟着马儿沾满灰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还吃过别人留下的残羹冷炙,很是凄惨。】

【总之生活不易,杜甫叹气。】

杜甫坐在亭中,亭外的风比方才更大了。

竹叶偏偏掉落,打着旋儿落在水面之上,不太好清理的样子。

他有些疑惑,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会让自己写下如此颓丧之句?

按女子所言,写此诗时当还未到那安史之乱之时才对。

【后面继续深入地解说他的凄惨,机会到了跟前也莫名其妙地悄然溜走了。】

机会,是何机会?

怎会溜走?

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未来不感兴趣。

杜甫也不例外。

若能提前预知,想必可以避免了。

机会来临,他必不可能让其轻易溜走。

第46章

杜甫

【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入京考试。】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