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还有所纠结,颜延之又劝。

“嫂夫人和孩子们跟着你着实不易,你的性子出仕或许还会连累了他们,不如带着他们去过一段闲云野鹤的日子。”

颜延之不是不想让陶渊明去做大事,然而他本性如此,现如今将军营中比之晋廷好不了多少,而且他根本放不下晋,所以着实不适合他。

不若让他保持他的一颗本心,坚守在这山林之中。

陶渊明自己其实也很明白。

他早知庐山中有那世外桃源之处,之所以还一直待在这个地方,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放下,他希望有一日能看到国富民强。

可如今天机已现,晋将亡矣。

他也无需留恋了。

当晚,他们就挨个去问了附近邻人们的意思,不出他们所料,没有人不渴望看到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桃花源,都愿意随着 陶渊明往庐山深处而去。

第二日,几个男人便去市集买了些必备物品。

陶渊明送颜延之离开,便与他们一同出了门。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两波人来拜访陶渊明,一听陶渊明送颜延之去了,那些人着急不已赶忙去追,怕是以为陶渊明跟着颜延之离开了。

“此一别,山高路远,只怕再也见不到了,保重。”陶渊明鲜少会有这样认真与他说话的时候。

两人都是性情豁达之人,否则也没办法成为好友。

颜延之笑道:“不急,等我与你传来好消息。”

陶渊明微微颔首,而后目送颜延之策马离开。

“驾!”

颜延之刚走,身后便传来了马蹄声。

“陶先生!”

马上之人见到陶渊明像是松了一口气,赶忙地下马赔笑,“陶先生。”

来的两人中,陶渊明认识一个,是彭泽县中的一个小吏。

介绍之下,他才知道另一个也是附近县城的小吏,都是县中长官让他们来邀陶渊明赴宴的。

陶渊明心下不喜,但这次他却没有表现得太过,只道:“过两日吧,待我安顿好家中田地,月底前定一一拜访。”

两人可不论他说的是真是假,得了他的答话便算是完成了任务,谢过连口茶也没喝便走了。

望着两人离开的背影,陶渊明立了半晌,方才去集市中买了许多秫种往家中而去。

过了午时,又有人来拜访。

敲门许久,陶渊明才从屋中出来。

他睡眼惺忪冲着对方发了一顿火,直把对方说得点头哈腰,却半点没有生气的意思。

“我们大人说了,请陶先生去坐坐罢了,若陶先生不去,我们交不了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