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平日里谁去想这些想得那般仔细的?

众人看向陶渊明的眼神都有些奇怪。

陶渊明却恍若未决。

写这个确实有些怪异,可如今的他不是写这诗时的他,他作诗从来都是随心而作,一定是当时情之所至,那此诗就无甚奇怪了。

【“四面无人居……风为自萧条。”这几句继续写当时的情况,而后发出感悟,“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墓穴一关闭就会变成永远不见光的幽暗之所,下面顶真格重复永远不见曙光,即便是那些先贤也无可奈何。】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想起那样的情形,嬴政已经开始头皮发麻。

他不要那样。

无可奈何……

难道他的寻仙之路没有成功?

若他成仙,必定福泽万民。

但他也不能遗臭万年,所以暴丨政之事仍旧需要解决。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刚刚送自己来的那些人都已经各回各家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亲人或许还有点悲伤,但其他人早就忘了我不再悲伤了。】

【既然死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让我寄身于山间吧!】

【自始至终,即便临了了,陶渊明也从没有过那种前世今生的想法,说明他即便与佛教之人接触,也是真不信佛的,那个年代佛教已经盛行,他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对他这生死观倒是没什么看法。

只是他觉得佛是能让人静心的。

或许陶渊明多接纳一些,也就不必如此为隐世出仕而烦忧了。

元和年间。

韩愈也是不信佛的。

佛不过是“夷狄之一法耳1”,佛完全不懂儒学之道,如何能为吾等所有?

他摇了摇头,希望圣上听了巨幕之言切莫本末倒置吧。

【在陶渊明之前几乎没人过从死者角度去看待死亡的相关记载,他的这个创作是带着自己创造性的思想的。】

【不过对于死亡的态度,古今中外都是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的。】

【不知道家人们有没有看过一个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那个影片讲述的就是一个现实世界与死亡世界组成的一个大的世界,当一个人死亡他并不是死亡,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些消失于现实世界的人能在亡灵之城有全新而绚烂的生活,直到他们被现实世界的人完全遗忘才会最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