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屈原共事的几位大人甚至约好了等年迈之后相携而隐,他们还劝着屈原一起。

而且已经想好了院中要种哪些花花草草,还有橘树也是必备的,搞得屈原哭笑不得。

但屈原也不是没有心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谁不喜欢呢?

只可惜他们现在还有更重要的家国大事要做,隐居,还早得很呢。

【屈原一向是高洁之士的代表,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与才华,所以获得了无数人的推崇,而他笔下的各种香草美人也一直为人所引用。】

【这里陶渊明所写的“幽兰”和“萧艾(指杂草)”就自然让我们想起了同样身处乱世的屈原。】

【其实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到了后来就不止是简单地以香草美人来象征美好的人与事了,比如橘树、陶渊明提到的青松、周敦颐提到的莲、黄巢的菊花,这些被人赋予了高洁形象的事物都可用于托物言志。还有比较特别的,比如说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此之前谁能想到石灰还有这般质量呢?】

【所以一个东西具有什么样的意义,那就要看人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若是没有《石灰吟》,那咱们看到石灰,那就还是一堆石灰。】

屈原震惊,原来还有如此用法?

在他看来,善人自然要用美好事物代替,恶人反之。

这大抵就是女子此前所言人心之要。

【所以咱们倒回去推,就能发现陶渊明笔下的松柏、幽兰此类都是坚贞不屈高洁之意,而菊花、桃花此类都是隐逸之意,这样一看对我们了解他的很多诗句都会有帮助。】

【在我们了解宋代以前的那些事物的象征意义之后,再去看后世的作品结合作者本身的经历就更好理解了。】

【因为在唐代之后就有了一个约定俗称的规定叫做“唐后无典”,什么意思呢,并不是说唐朝之后就没有典籍典故了,而是说唐代之后的典故就不要用了。】

【在唐代时就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可能出门上街,用石头一砸,十个当中有七八个都会作诗,虽说因为各种原因,文化繁荣的高峰是在宋朝,但是唐朝时语言文字就已经很成熟了,而在宋朝更多的还是词,我们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宋代诗词当中的内涵其实难以出唐诗的,只是技巧形式各方面更加繁荣了。到了后来还有元曲、明清小说,但这都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发展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还因着方才赵明诚对男女平等之态度而不悦。

听此言蹙了蹙眉,宋朝文化繁荣,她是一点也不否认的,甚至以此为荣。

可若说起内涵,倒也有几分道理。

如今创作诗文不免落俗。

正想着,突然有侍女进来送点心。

“大娘子,方才奴婢听到外面有人说赌局刚开了一个新庄,猜测下一次巨幕会说哪位唐代文人呢。”

李清照对这些素来是感兴趣的。

果然,听闻此言,她扬了扬眉,笑道:“让我猜猜,大抵有李太白、杜工部、白乐天、刘梦得、李后主、李长吉,我可有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