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准备起兵反刘裕的谢灵运一行人都被这话唬了一跳。

“她……她说什么?”

抚军将军刘毅震惊地问道。

晋真亡在刘裕手上了?

那他们这些人当何去何从?

【我们从陶渊明的经历就能看得出来,陶渊明信奉儒家,自然也信奉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所以他其实认定了晋才是自己的国家,晋帝才是自己的君主,因此无论是他一开始在桓玄幕中还是跟着刘裕他都是不屑的,在他看来他们都是乱臣贼子。】

【这时候晋朝灭亡,于他而言,那就是国家没了,他没办法解决这个事情,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虚妄,把自己对于美好家园的幻想寄托在这桃花源中。】

陶渊明紧握酒杯的手微微松开。

院中的众人都安静了下来,没人去管一旁被呛到的颜延之,都沉浸在了女子所说的话中。

对于陶渊明来说他的国家没了,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又何尝不是?

他们一生下来都是大晋的人啊!

【“武陵人捕鱼为业”,我们跟着渔人的脚步往桃花源中走去。】

【从“缘溪行”一直到“落英缤纷”就是描写渔人对于桃花林的初步印象,咱们看一下这幅图就能大概了解他所描绘的场景。】

巨幕中出现一幅画,画面很美,那样艳丽的色彩是他们在如今的画中极少见到的。

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渔人撑着一艘渔船往前行进着,两岸全是桃林,什么也没有,渔人回过头来眼中有些迷茫,像是不知道来时的路。

【渔人迷路了,于是转而 把注意力放到的风景上,觉得此处的风景有些奇异,就继续往前走,“欲穷其林”。】

【然而到了尽头,却发现桃林的尽头便也是水的源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渔人胆子也很大,荒郊野岭的,看到一个小山洞就敢丢了船往里面钻,进去之后“初极狭,才通人。”这样简单朴素的用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有些文人就是很神奇,比方李白写神仙,就给人一种他真当过神仙的感觉。】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一顿随即大笑起来。

“吾本仙人耳!”

【再比如 王之涣从来也没去过凉州,却写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的诗句,所以说学习间接经验还是很重要的。】

高适叹息一声。

季凌的这些想象大抵就是从他们几人口中获得的,写得也不比他们差。

只可惜已经没机会再同他一处饮酒诵诗了。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落入渔人眼中的是什么?宽阔平坦的土地、整齐的房屋、吠叫的鸡犬、劳作的男女,一片祥和的乡村耕作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