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便能走遍天涯,何须那香车与骏马!

【下阙,一阵三月的春风瞬间让苏轼醒了酒意,这时雨已经停了,他转头看了看刚才那风雨萧瑟处,跨步而去,管它是风雨还是晴呢!】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苏轼在逆境下顽强不屈的精神与开阔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这一生走过风雨路过晴天,有什么所谓呢?做无悔之事,过畅快人生,即便遭人构陷,即便前路不知风雨不知晴,日子还要过下去!】

【让我们也同苏轼一起“一蓑烟雨任平生”吧!】

811年,元和六年。

窗外正好又吹过一阵风。

李贺强忍着不适走到窗前迎上了那一阵风。

“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低低呢喃,突然懂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咳咳……”

见他咳嗽得厉害,李贺的妻子上前连忙帮他顺了顺背,“郎君怎的站在风口,今儿个风大,快把窗户关上吧。”

李贺微笑着摆手,“无碍,药可煎好了?”

“当是好了,我去催催。”

【苏轼的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宋朝这人才济济的时代也算是头一份,当然咱也不能绝对,有些人就觉得其他人的更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没有错。】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已经从方才女子说自己给官人写悼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了。

虽说她觉得官人说得对,人固有一死,但心中还是希望女子能多透露些。

不过她也清楚,这些是强求不来的,只能顺其自然。

至于苏轼的词,她还是觉得不如柳词,但女子这话倒是不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可否认的是,苏轼的气度却非常人所及,值得推崇,这或许也是他的词备受关注的原因。

【接下来咱们看一看他的文,我们早前说过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个唐宋八大家指的就是散文领域的八大家。】

【我们都知道苏轼、柳宗元、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这几人的文章都很有名,一提名字咱们就能想起他们的名篇名句,但是为什么苏洵、苏辙和曾巩这三个人的文章我们比较少见呢?】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曾巩蹭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

一旁的同窗问道:“子固,这是说你吧?”

曾巩觉得肯定是,虽然这天大地大可能不止一个叫曾巩的,但是能与他们一起的一定是自己,他有这个信心。

下回和介甫饮茶也能更有底气些了。

【这个原因不止一个,首先其上几位确实都很优秀,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他们三个也很优秀,这大概是与他们所擅长的题材和文章当中所表达的情感有关。】

【比如说曾巩,他的散文作品中最多的就是人事杂记类,用记事进行议论,主要就是说理的。就只是说理的话,可能咱并不是很爱听。】

曾巩陷入沉思,说理不爱听?

忠言逆耳,不爱听是为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