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醒来时已是一个时辰之后。

他梳洗更衣、用过午膳,正欲前往载酒堂,眼前巨幕突显。

巨幕又来了。

载酒堂方向传来吵嚷声,苏轼却停了脚步,转身往自己院中走去。

此次,欲独赏也。

【hello,大家好,这里是热爱古代文化的三月。】

【国际惯例,感谢大家的支持,大家如果有喜欢的文人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只要主题符合三月都会满足大家的,大家甚至也可以提名主题,如果有趣的话,等悲情文人盘点完了说不定可以插队盘点哦。】

众人一开始就陷入了困惑。

他们听女子说过好几次评论了,听女子的意思他们是可以与女子对话的,可没人知道该怎么做。

巨幕尚在时他们也不敢随便动,生怕巨幕突然就消失了。

女子也从未提及评论方法,让他们有心无力。

【好了,闲言少叙,咱们进入今天的正题,《中国古代悲情文人之苏轼》。】

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26章

苏轼(小修)

【一个不喜欢写文作诗的官员不是一个好的美食博主。】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此乃何意?”

两次巨幕出现后,赵祯这次做了充分的准备。

因为他发现此女虽每次着重讲一人,但只要与之相关,各朝各代的事情她都会提及。

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过更重要的还是能给予他们警示,尤其是这次还是讲他们宋人。

之前的预告说此子景佑三年出生,那不就是六年前吗?

此中又一次提到了王安石,这次应当会详说了。

总之赵祯有预感,此次巨幕女子的出现对于他大宋而言,当是大机缘也。

于是他寻了朝臣一同观巨幕,且让众人提笔记录女子一言一行,以供日后探索其中门道。

只是她这句话为何如此奇怪?

每个字他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却完全不懂。

再一看众大臣,个个也都面露疑惑。

有人分析道:“此句之意……苏轼喜写文作诗、且会做官、还喜好美食。”

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

众人即便不听女子此言,看了上次的预告也能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