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几上摆着许许多多的荔枝,苏轼吃了一颗又一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与杨玉环正调笑,却听杨玉环说:“三郎,玉奴又想吃那荔枝了。”

“哈哈哈,如今怕是没了,你若想吃,待到明年我叫人给你去取便是。”李隆基最是喜她这副事事倚仗着自己的模样,着实惹人怜。

“多谢三郎。”杨玉环道,“我就知三郎你是最疼我的。”

两人之间又是一阵浓情蜜意。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此乃荔枝也?”

汉武帝刘彻见幕中名苏轼者吃得如此开心,忍不住地出口发问。

要知道当初他让人从岭南运送荔枝等物来长安,若是想吃到新鲜的,人马皆疲矣。

他也没想小黄门回答,叹道:“这岭南贡品,此子竟能毫无顾忌食用!此子非富即贵也。”

然而说完这话,他又看向巨幕中的男子。

有些怀疑,当是如此?

“去问问,上林苑中的荔枝树长势可好?”

小黄门应声去了,刘彻饮了一杯茶,继续看着巨幕。

苏轼一边吃着手中的荔枝,身前还架了一个架子,架子上正烤着一些羊骨头,其上都没什么肉,但他却一直盯着,仿佛在看什么稀世珍宝似的。

刘彻有些不明白了。

能吃得上如此多荔枝的一个人,何故潦倒于此?

不是应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吗?

难道他身处岭南?

正疑惑间,巨幕中的苏轼又换地方了,他仿佛每个地方都待不长似的。

风呼呼地吹着,苏轼走在海边,突然低头从沙土中捡了一个东西到手中,似是牡蛎。

巨幕外的人都看不清楚,场景转瞬即变。

苏轼方才的架子也跟着他一起移到了这儋州。

而架子上正烤着他方才在沙粒中捡到的那东西,果然就是牡蛎没错了。

北宋元符二年,儋州。

苏轼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牡蛎,轻咳两声。

吸溜~

他迅速将那鲜美多汁的牡蛎肉吞入了腹中。

上次他原以为只有自己能看到这巨幕,如今看来,天下皆闻。

可惜,此物藏不住矣。

叹息过后,他又伸手拿起了另一只已经熟透了的牡蛎。

巨幕中的预告已到了尾声,旁边显示了一句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随即巨幕上又像上次那样跳出那三个符号,“一键三连哦!”

苏轼伸手把下方的三个小符号都点了一遍,巨幕瞬间消失。

其实他还是有些好奇的,想知道后世之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只是不知下次是何时。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