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想,丞相当又难做选择了。

然而,就算众人猜到了曹操的想法也不敢说出来,谁也不想落得杨修那个下场。

跟在曹操父子身边的这些人就没有完全的草包。

正如他们所料,曹操心中确实忧心着司马氏夺权的事情。

他之所以没有杀司马懿,其一是不能确定夺权之人就是他,他当然可以灭了司马家,可他更想先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以便永绝后患!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同年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我们先前说过,这时候曹植还很不服,穿丧服为汉朝哭丧,他到底是在哭汉朝还是在哭自己,我们无从得知,反正他这行为是从里到外彻底地得罪了刚称帝想立威的曹丕。】

【曹丕杀了当初支持曹植的丁仪、丁廙两兄弟。】

曹植愣住,他的心又凉了半截。

然而他转念一想,此事也不是不能理解。

成王败寇,丁仪兄弟与兄长本就不对付,他们又一向支持自己,为了稳固皇位,自然是要除之而后快的。

【在这种情况下,曹植写下了又一作品,《野田黄雀行》。】

【我们之前就说了曹植擅长写开头,此篇开头依旧很优秀。】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此句开头比兴发端,以自然环境比喻当时作者所处的那种社会环境。正所谓“树大招风风撼树1”,这里高树或许就是曹植以自喻。】

【曹丕和曹植两人明里暗里比较了那么些年,对于曹丕而言,曹植既是他的弟弟也是他的强力对手,所以曹植以高树自比也没什么问题。】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一个“悲”字,直接将曹植的痛苦心情突显出来。】

【只读到这句话,那种孤寂凄凉的画面就浮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是极具画面感的一句诗。】

女子说着巨幕中又投射出一个场景,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一棵高大的树被风吹得枝叶全都往同一方向偏去,可它仍旧倔强着并没有弯下主干。

又一阵狂风吹来,卷起的浪花打在大树的枝干上,尤显汹涌。

即便只是海边随处可见的普通场景,但此中凄凉依旧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先言他物,先说自然环境,接下来引起所咏之词,曹植将《诗经》、《楚辞》以来的比兴手法运用得很好。】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咱们如果没有了解曹植的生平,不知道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可能就不能很好地去理解这句话。】

【好友接二连三地死去,我却无能为力,没有权力握在手中,我的朋友再多,那又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谁都知道权力重要。

可权力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大多数人也只有仰望的份。

身处许都的汉献帝刘协已经写好了禅位诏书,但他迟迟没有把它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