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什么样的心思,天下众人几乎无人不知, 但无人能说他是否能成,可如今,巨幕出,预言现,曹操称帝之事已是板上钉钉,叫他如何 心安?

“主公暂且无需担忧,赤壁一战后,曹操损失惨重,断不会在此时行事。”庞统道,“听那女子所言,当是曹丕为帝,曹操未曾称帝亦未可知。”

刘备颔首道:“先生所言极是,然若有那时,吾等当如何是好?”

“如今巨幕出,天下人将言曹操乃窃国贼是也,主公可先聚拢人心,届时必有转机。”

此巨幕预言曹氏称帝,此乃噩耗,可这番言论也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亦不算坏事。

再者巨幕言明还会出现,到时谈论曹操之子,然定也会谈及曹操,或可从中找寻蛛丝马迹再有的放矢不迟。

建业。

孙权亦早知曹操有此野心,可如今验证之后,心中却仍旧有着难言之味。

去岁他便修筑濡须坞,就是怕曹操南下,幸亏自己早做了安排。

孙权只叹周瑜已逝,否则还能与他商量商量对策。

邺城。

曹丕并司马懿几人再一次谈及那日之事,众人皆不知丞相到底何意。

铜雀台成,几日前,恰逢巨幕出,曹操于铜雀台大宴宾客。

众人因巨幕之事对其小心翼翼,不敢说错一字,不敢行错一步,可最后他丝毫未提巨幕,仿佛真就为展示铜雀台而设宴一般。

曹操当时让众人备文以登铜雀台,曹植一首《登台赋》让他大喜,众人更是对曹植趋之若鹜,这让曹丕一众心中更加焦灼。

“依尔等看,父亲何意?”

司马懿几人也难猜透丞相心思,但都觉这事情对曹丕而言不一定全是坏处。

“丞相 既没发难,说明他并未因此事不悦,当仍在观你二人言行。”虽有此言,但司马懿却表情凝重,他沉默片刻方道,“只一点,听闻那日丞相曾独自让四公子前往,不知此行何意,对此吾甚难心安。”

这话正说到曹丕心坎上了。

按理来说,看到那巨幕,父亲当会大发雷霆亦或是 喜而称颂才是,可如此这般着实叫人不懂。

在那时单独与子建谈话,何意?

曹丕瞥了一眼那毫无动静只剩其下两个白色符号的巨幕,叹息一声。

罢了,只等巨幕女子再来吧。

而另一边的曹植几人却是个个心花怒放,皆有苦尽甘来之感。

虽巨幕有那般预言,可如今曹操的态度就说明了一切。

曹操对曹植的印象是极好的,日后传业也必定是给予曹植。

而就如今巨幕透露的天机来看,之所以日后曹丕掌权,是因为与曹植相争,“相煎何太急。”由此可看出曹丕手段只怕算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