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

格子记 歪歪 1013 字 1个月前

他只回了一个:“好。”而这个好里面宛如隔了万水千山。

纽瓦克回城的路格外长,窗外不知为何有一种宁静的萧索感,它并不像大陆的一线城市那么繁华热闹,也不像香港有那种 90 年代霓虹初上的烟火气。房子不高、路很宽,像是美女与野兽里 belle 的那种小镇,随便走到哪都会有认识的人的那种感觉。而这种萧索感来自于,仿佛你不管敲那一扇门,来开门的都会是个耄耋老者,他们会热情的迎接你,但你分明没有在期待更年轻的生气。

“你这次是来培训啊?”哥哥一边开车一边问。

“对呀。”亦然一边凝望着窗外一边答着。

“你们公司挺好的啊,还把员工都送来美国培训。”

“美国公司么,让我们来总部感受一下公司文化吧。”

“你高中那个小男朋友怎么样了?”

“哪一个啊?”

“就你上次回去的时候提到的那个可能要发展的那个。”

“哦…”亦然一下子竟不知如何说起,人么,好像还是同一个人,但是中间分明是断档了四年那么久。四年时间,今时今日的人和那时的那个人又还有多少是一样的?

“怎么了?分手了?”哥哥趁着红灯扭头看她。

“这个,说来话长了。”亦然略微一顿,叹了口气。

“那就长话短说呗。”

她整理了一下头绪,选了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简单的说呢,上次提到的那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大学我有一个男朋友,大三没到就分手了,前前后后也有一些试图发展过的男生,最后我都不够喜欢,然后在我来之前上次那个又出现了,所以我们前几天又在一起了。”

“这真是个爱恨情仇、交错缠绵的故事。”表哥宛如过来人一样轻松的笑了。

“你还是那个仗剑天下、心存八卦的大侠。”亦然说着也跟着笑了。

原来说来话长的故事,在长话短说里,也是可以用三言两语说完的。她忽然放下了某个担子,因为世界在很多人眼里,从来就没有这么多蜿蜒,从来都是一开始的模样。

第5章 在水泥森林中央

投资银行是个体力活儿,几百个小时不眠不休之后——

“oops, tears before bedti”

这是培训财务会计和财务建模的导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并且在亦然往后的投行旅程里,几乎真的笼罩了她所有的不知所措。ary 第一次说到这句话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

身边的哈佛小哥被一惊,今天的课程简单,他从早晨第一节 课开始,就开始捣弄了宏(acro),还自带了一个可以放 5 个宏的鼠标。“怎么回事?”他扭头问亦然。而亦然正受他鼓舞研究着 excel 快捷键,这会也是一惊,倒是旁边的哲学博士补上了:“她说你崩溃前会在床前哭泣。”他是个 30 岁的德国哥们儿。

哈佛小哥似乎全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继续折腾起自己的鼠标。亦然默默地瞟着他,宛如重新回到了当年那个无聊就翻翻《大学物理》的魏神侧后方的自己。人生是个圈儿啊,走到哪里都还是这样。

不过哲学博士是个莫大的安慰,毕竟三张报表可能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同学来说,是可以烧几个月灯油的大难题,他正顶着自己聪明绝顶的脑瓜努力地记着笔记,看起来是个博士的架势。亦然对上他的目光,赶忙投去一个友军的微笑。俞敏洪说的好啊,在最差中寻找更差,人生终将不差。

教室里形形色色两百多号人,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有各种颜色的头发和肤色,很多人都像是从刻板印象里走出来的,比如穿着九分紧身裤的意大利帅哥,比如带着小帽说话上扬叫 jose 的犹太人,比如金发碧眼皮肤雪白什么都要问同桌的 blonde,再比如长长卷发身材及其性感穿着紧身连衣裙和超高跟的巴西小野猫。这种感受十分有趣,我们先学习刻板偏见,再用一声学会打破刻板偏见,却最终还是在偏见里欣然笑了,原来他们真的是这个样子。她偷偷的把这种想法分享给了还没睡的小呆,对方表示,哈哈哈,我当时也是这样一种感觉。

房间里的亚洲人很少,能说中文的有一共不到十个,其中在国内上完大学的一共有 3 人,这个比例,实在不能算是高。不过亚洲人的刻板偏见也在第一周周考后很快体现出来,会计第一周的 200+人平均分是 76,香港办公室是 96 。亦然荣幸地将将压线,没有拖社会主义的后腿。

亦然曾经对大米国是有很多遐想的。他们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学英语教材里破烂 a4 纸打印的“tour a”——don(下城)应该是最繁华的地方,它曾经被翻译成市中心、闹市区,被四舍五入约等于 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