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

因此柳秀才主动提起愿意给柳石的儿子启蒙,柳石当然也愿意给自己的启蒙先生这个面子。

柳世安还说,等柳晟考中了秀才,他会考察柳晟的资质,如果让他满意,就会把柳晟收入门下。

柳石当然也乐意如此。他清楚自己不是才华横溢的那种才子,哪怕有信心考中进士,那也是因为积累深厚,厚积薄发。实在不是那种天才型的人物,几辈子也没有什么可能考中一榜三鼎甲。

能考中一榜三鼎甲的人,几乎都可以说是才华天授,这是强求或者努力都没办法做到的。这种天授的才华,就像李白那样的诗仙,你读一百年书,能背诵所有华美的文章和诗词,可做不出那样的诗就是做不出来,缺少那样的灵性。

自己的儿子如果能拜在天资纵横的柳世安门下,那当然是大好事。

到了京城再一次举行会试科考的时候,柳石顺利考中了二榜进士。之后又考进了翰林院,在其中学习三年。

他向老镇国公辞去了教李承嗣读书的差事,他如今算是朝廷的预备官员,再在勋贵人家做先生就不大合适了。老镇国公给柳石包了个大红包,又从老库房里找了几本古籍字画,给柳石当作庆贺他考中进士的礼物。

李承嗣年岁渐长,现在也以习武为主。老镇国公也没想过再找个读书人督促他念书,他认为李承嗣读了这几年书,之后就可以看书自学了,反正他不需要参加科举,四书五经知道个大概,将来能写奏折就行了。

柳石对这个教了几年的学生还是挺有感情的,也不是说辞了差事就两不相干了,见面的时候也会给他列一些书单,让他去读去悟。多读书总没有坏处。

柳石老老实实的在翰林院学习了三年,之后又考试留在了翰林院,做了个翰林官。要说柳石最喜欢翰林院的地方,就是这里书籍多,又没什么苦差事,虽然俸禄少,没实权,但柳石自己对此是没什么不满意的。

他也挺愿意在翰林院里待着,然后看着柳世安步步高升,成为朝廷里的重要人物的。